🌎
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BaiFoDian
📁
学佛释疑
📄
列表
141.
学佛不太精进,如何制定功课比较好?
不要给自己压力,有压力就想要逃避,一旦逃避这个课题就与你不相应了。我觉得你自己想有怎么样的修行进度,制定适合自己的功课就行。很多人刚开始学佛的时候,很精进,一下子头脑一热功课定多了,前期还行,越到后…
142.
怎样做一个居士
在家人信仰了佛教,通常被称为居士。 那么,做一个居士,跟普通的在家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佛教在中国,信仰的人最多,误解的人也最多,多数人所以为的佛教,就是那些供奉偶像的寺庙,那些为死人念经的僧尼,…
143.
印光大师论扶乩
●扶乩,乃灵鬼作用,其言某佛、某菩萨、某仙,皆假冒其名。真仙,或偶尔应机,恐千百不得其一,况佛菩萨乎?以乩提倡佛法,虽有小益,根本已错,真学佛者,决不仗此以提倡佛法。何以故?以是鬼神作用。或有通明之…
144.
禅宗为什么“不立佛殿,唯树法堂”?
法堂也就是讲堂,是禅宗僧人演说佛法皈戒集会的场所,在禅宗寺院中法堂是仅次于佛殿的主要建筑,一般位于佛殿之后。法堂的设立,开始于晋代道安、昙翼在明东寺所建造的为讲…
145.
信佛的人为何要供养佛像
我们信佛的人,家庭里面为什么要供佛?《金刚经》上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佛是无相的,我为什么供一个“相佛”呢? 这是一个问题。是这样子,要是圣人呢,当然他不需要供佛像,他随时能见佛的,就是我…
146.
《金刚经》说佛陀是不可描绘的,但佛七为什么要观想?
《金刚经》上面所提的不以音声见我,不以色见我。若以音声跟色相来见我,那就是是人行邪道。不能证如来,不能见如来。那个是就众生执著什么才是佛。 怎么样的长相才是佛?他执著色相,因为执著,执著就是指的说是…
147.
勿使「菩萨」的真意义埋没
一般人都指定庵堂庙宇的“偶像”为“菩萨”,从事烧香、礼拜、点烛、供养的,是非常的多,尤其杭州地方为最盛。 良善风俗,虽为全国冠;独惜许多善男信女虽认真烧香拜菩萨,而对于菩萨的真相实义,都莫名其妙!有…
148.
不能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佛像上面
看到有居士很高兴的说把自己的名字刻在药师佛像上面了,我听了不是滋味,现在有一些寺庙的法师建一座宏伟的万佛殿,墙壁上搞了很多的小佛龛,要信徒们每一个人出多少钱来供一尊佛像,并把斋主的名字刻在佛像上,还…
149.
能同时依止一净一禅两位善士吗
依止善知识,虽不能说越多越好,但同时依止两位三位也是可以的。需要讨论的,实际上是我们能不能得到“依”和“止”的功德,能不能从善知识这里得到法的利益。这就要看你是不是真正的落实依止了。 首先要问我们自…
150.
修禅定是属于福德还是智慧?
“布施、持戒、禅定”在原始佛教中称为“升天三福行”,也就是三种修福报的法门,其中最殊胜的是禅定门。一般在家人修禅定,只不过是为了对治贪欲和散乱心;出家众修禅定的环境、因缘比较殊胜,能体会到“现生乐”…
151.
“无念”是完全没有念头还是还有善念?
完全没有念头,你这个不是无情众生吗?佛法不是说从有情修成无情,而是转识成智。它这个“无念”,当然刚开始先没有恶念,没有恶念就是善念。就是佛法的修行先修善念,再修正念。这个“无念”,当然你讲无念,可能…
152.
体弱的人该如何修学?
体质弱的人,可以默念,而不用太大声去念,尤其身体不好,还发愿要磕多少头,诵多少部经,不要这样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口动心念是真念;如果口动心未念,等于没念。我们学佛是身体力行,更是用心,把心修平…
153.
众生有度尽的时候吗,佛菩萨没度完就不能成佛吗?
宇宙是无限的,众生也是无限的。虽然每个佛都曾经发心利益一切众生,但并不是要把所有的众生都度完他才能成佛。如果这样的话,没有一个菩萨能成的了佛。 从菩萨道修行来讲,只要菩萨对一切众生都能心生慈悲,毫无…
154.
佛教的正命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正命是我们八正道当中的一条,意思就是说我们的职业是什么。因为一个人来到这个世间,要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必须要为这个社会服务,要从事一个工作,你的经济来源来自哪里?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些人为了满足自己…
155.
什么是文字禅?
“文字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但是它形成与公案之学相联系的稳定形式,成为颇具影响力的禅学潮流则是从北宋开始。 文字禅是指把握禅理的禅学形式以通过学习和研究禅宗经典而达成。在唐末,中国的禅宗界逐渐兴…
156.
为何世人多把关公作为财神来供奉
这个原因有几种说法: 一是,关公生前善于理财,特别擅长会计业务,曾发明“笔记法”、“日清簿”等记账方法。所以商人把他作为守护神。 第二,关公给大家的印象是忠义守信。商人做买卖也讲究诚信,才能够赚钱,…
157.
如何避免「说四众过」
要如何避免“说四众过戒”,这当然每一个人不说四众过的因缘不同。我个人的看法是这样子:这个嘴巴它是一个工具,一个人嘴巴会讲话是心来推动的,所以你要不说四众过,就是你的内心当中有比较大的包容性,“我家广…
158.
不历僧祇获法身的意思是什么?
《楞严经》这个偈子是讲不经过多少阿僧祇劫,就能获得法身理体。这是从圆顿的角度来建立的。 那么“不历僧祇获法身”我们契入到自性清净心,那里离开了时间,离开了空间,离开了修证。当下圆明,无欠无余,直指自…
159.
阿弥陀佛的接引力和神秘超自然能力有什么区别?
如果粗放的说,这两个力是一个力。为什么?阿弥陀佛的接引力就是我们所谓的超自然的,人类理解不了它,所以就是神秘的。但如果细说,这个问题就涉及到迷信和正信的问题。 我们依照常情、俗情,把人间的吃喝拉撒、…
160.
修人天善行与往生有什么关系?
问:修人天的善,对于我们培养往生净土的福德资粮,是不是有直接的关系? 答:是间接的关系,不能谈直接的关系。直接的关系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得生彼国”,怎么去理解这句话?…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找到约1788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