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佛教网
🌎
BaiFoDian
📁
学佛释疑
📄
列表
101.“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是何意?
问:请问“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是什么意思? 答:佛法,诸位都知道,古大德告诉我们,什么是佛法?有这样答复的,“慈悲为本,方便为门”,确实大乘法如是;但是又有祖师大德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
102.什么是贪心
在佛经中,“贪”有好多不同的说法,譬如它又叫做“欲”,也就是希望、追求、渴求的意思。人到底希望什么?又渴求什么呢?人在身心的需求上,最主要的不外是贪“色、声、香、味、触”五欲,眼睛贪好看的、耳朵贪美…
103.“水陆法会”最早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水陆法会”是中国佛教法会佛事中最隆重的一堂佛事,这堂法会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佛法的巨大威力,以食施、法施等手段救度一切众生,特别是救度陷于水陆之外,蒙受深重苦难的六道众生,是千百年来中国佛教最重要的…
104.信佛后没感应?其实这些都是三宝的威力
我们一般人做任何事情,都讲求效果。像我们做生意讲,挣钱了,效果好;赔钱了,效果坏。当你做一件事情,收不到效果是不好,信入之心不能增长。皈依修行有没有效果呢?不修行没效果,修行绝对有效果,起码你的烦恼…
105.我执和法执带来的障碍
【法界中有十,不染污无明,治此所治障,故安立十地。复次,应知如是无明,于声闻等非染污,于诸菩萨是染污。】 在一真法界当中,由浅入深,有十种不染污的无明,有十种的遮障。十地菩萨为了对治这十种遮障,所以…
106.道无可修,法无可问,起心动念,即乖法体
禅堂就是要见性,见性就是观心,能观心即是上定,若不观心,法无来处。如何能见性呢? 道无可修,法无可问,起心动念,即乖法体。禅堂里有人念那个念佛是谁,那你不如直接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是一个圣号啊。 …
107.功夫来时有两个岔路
生死大事,古往今来,诸位大德为了这件事也不容易得到成就。我们参禅念佛也是很不容易的,没有修行不知里边的甘苦。起疑情不会起,参话头倒成了念话头,前念话头一过,后念妄想就来了,什么贪念、瞋念、淫念都有,…
108.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没有感应呢
问:“师父,我做这么多功课,为什么佛菩萨没有感应呢?" 良因法师答:第一个原因是没有定课,或者是定课不够。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只做了半个小时的功课,其他二十三个半小时,都在打妄想,还怎么能期望三宝加持…
109.无上殊胜法门,播经普度有情
佛家八万四千法门,法法平等皆可成佛道!末法时代因缘会聚,播经法门应运而生!自从2006年左右一代高僧大德净空老法师倡导播经法门以来,播经法门已经流传十几年了。当然倡导播经法门的不只净空老法师,还有大…
110.出家做和尚有年龄的限制吗
戒律里面规定,一个人出家之后,二十岁前只能受沙弥戒,要想做沙弥者,需具备信心,还要经过师父同意、认可。年龄七十岁以上的出家人不能再受比丘戒,只能受沙弥戒。 沙弥依年龄的不同又有不同的称呼。一是年龄在…
111.佛弟子能打蚊虫吗?佛像佛经生虫该咋办?
我们生在世间,想持戒实在没办法持得清净。像持不杀戒,当然我们是不敢杀人,但说到微细方面,我们日常生活行走之中想不杀生,简直不可能。尤其中国台湾可说一年到头都有虫蚁,所以走路免不了就会伤生。所以出家人…
112.参禅与念佛有什么区别
现在有些学佛之人,说参禅是顿超法门,乃上根利智的人才能修学,不是中下根的人所能行的,甚至互相毁谤,把禅净两法说成截然对立,互生嫌疑,这也是当今法门之衰象也。 其实,佛经中云: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
113.为什么要做早晚课?能得到什么利益
早晚课是出家人在寺院里修行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我觉得,对出家人的生活来说,早晚课是必要的,必须的。在家学佛的人也可以有自已的早晚课,而且早晚课的时间、内容、方式都可以灵活掌握。 出家人的早晚课一般要…
114.​佛菩萨能帮我们升官发财吗?
升官、发财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这些都是人的命里面所固有的,都直接牵涉到因与果的关系。佛说,所有一切因都是自己种的,如果你自己没有种下这样的善因,那你命里面肯定就没有这样的善果,即使佛菩萨也…
115.三福怎样操作才有把握往生
问:《观经》中佛告韦提希,欲往生彼国(西方极乐)者,当修三福。三福的内容很多,怎样操作才有把握往生?请法师慈悲开示。 答:我们要知道净业三福是怎么开显出来的,当时韦提希夫人见到他方世界所有的佛刹时,…
116.寺院和庙宇是一回事吗
人们常把寺院和庙宇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两回事。寺院虽然已中国化了,但毕竟是外来的,是专门供佛、敬佛的道场。佛者,释迦牟尼也。庙宇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是中国特有的,建庙是为了祭祖、供神、敬神,而神仙是中…
117.命里注定之事是否会改变
宿命的人总是在研究自己的命运,认为命中注定的有无问题是真实的。佛教从因果的关系来看,也赞同这样的观点。但是从无常的观点来看,这又是错误的观点。这样看来佛教岂不是自相矛盾了吗?那么正确的佛教观点到底是…
118.恶人尚且能往生,何况善人
隋天台智者大师临命终时预知时至,梵僧预告他化缘已毕,他就召集门人弟子来唱两部经,一部是《法华经》、一部是《无量寿经》。唱完之后,他都有个偈子来提纲挈领地来概述,其中他听完了《无量寿经》之后,就有一个…
119.开悟的人,就拥有人生宇宙的一切
一个开悟的圣人他就拥有人生宇宙的一切,为什么?他活在自己的清净世界里面,所以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娑婆世界,他就是等于处于极乐世界一样,因为释迦牟尼佛的心已经整个都变了,所以这个世间对众生来讲是共业所感…
120.很多事情会后悔,就是因为反应太快
当我们正念真如: 第一个“安住力”,把心带回家,不迷不取不动。 第二个调伏力,就是“空假中”三观来调伏。 第三个坚持力,以愿力来坚持下去,永不退转。 那这个地方“安住”的意思,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观…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找到约1788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