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佛教网
🌎
BaiFoDian
📁
学佛释疑
📄
列表
181.修行能把过去的不善业消除吗?
佛讲因果有三大定律:所做不失,未做不得;自作自受;行善得乐,行不善受苦。 所做不失,未做不得。我们就要在这里思考了,我们怎么消业?“所做不失”,我们所做过的事就会形成一种业,这种业是不会消失的。“未…
182.平时如何正确的修耳根圆通法门?
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平时怎么正确的去用功? 耳根圆通法门出《大佛顶首楞严经》,一般来说,修法上就是依此经之《耳根圆通章》,下手功夫就是“初于闻中、入流亡所。” 我们平常耳朵的注意力总是流向外面…
183.修空观的人要空掉什么
问:师父讲到我们要修空观,不要住在外来的空上,在具体操作上如何区分内外? 答:内空跟外空,我们说明一下。我不知道诸位修空观你想空掉什么。诸位!你回忆一下,你以前在修空观,不管修无常观、修无分别智、修…
184.念佛成片,究竟怎样才能达到成片呢?
佛在阿弥陀经里,首先说极乐世界但有诸乐,没有众苦,说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正报,佛的庄严相好;依报,佛的琉璃世界,七宝俱全。佛说这个,就是说极乐世界的殊胜因缘,但有诸乐,没有众苦。这就是唆发我们的信…
185.为什么说佛弟子持戒也是在敦伦尽分?
佛弟子有佛弟子的要求和规范。有五戒、菩萨戒和三皈依,最基础的就是三皈依,你不能随着外道去学。如果说宣扬一些外道的东西,你连一个佛弟子的敦伦尽分都没有做好。你受了五戒就有五戒的戒律,受了菩萨戒就有菩萨…
186.打观音七要建立的四种信心
我们打观音七,前提条件就是要建立四种信心: 第一,相信观音菩萨的威德,观音菩萨的存在。 从理上讲观音菩萨是一种德能,六祖在《坛经》里面谈到:慈悲就是观音。每个人都具足有观音菩萨一样的慈悲的德能,一种…
187.何为比丘的份内事
《佛祖统记》云:“毗沙门天王太子哪吒,复告师曰:‘时当像末,不修禅诵,但起伽蓝,恐非比丘之正业。’”(卷二八) 哪吒太子是佛门里的大护法,他的父亲就是毗沙门天王…
188.回向给众生,众生能得到利益吗
回向布施给众生,众生真实能得到利益吗?如果众生由于你的回向没有得利益,这也不是虚妄的事情吗?如果能得利益,那就成了我作的善他受益,还有这个道理吗?这就类似于我吃饭他饱了,也没有这个道理呀。这些问话还…
189.法布施里面最大的功德
在一切布施里面,法布施为上。你财布施只是解决了众生的一点物质匮乏的问题、饥饿的问题、贫穷的问题。但是你法布施,直接指向了他法身慧命的一种解脱。这种功德远胜于财布施。 如果用世间的善法、用通途的佛法来…
190.佛学弟子的谦称“末学”是佛教独有的吗?
末学,有多义。 如《庄子》中“末学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这里的末相对于本,庄子认为德教等是根本之学,而兵刑等是枝末之学,此谓末学; 又如《史通·惑经》:“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
191.快来对照,看自己是“正常的”佛教徒吗?
初学佛的朋友经常会问:我要怎么修行?要诵什么经,持什么咒,做多少功课合适?一起来看! 什么是修行?佛教讲的修行,并不是简单的外在形式,而是通过这些形式帮助我们引发内在的智慧。佛法修行特别强调“修心”…
192.佛门礼仪简要问答
问:天还没亮,寺院就打板了,必须这么早起床吗? 答:是的。早起床,这是佛陀的教导。佛陀在《遗教经》上说过:“汝等比丘,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所以,我们应该早起,勤奋修行。 问:皈依共修…
193.三伏天千万别穿拖鞋、短裤、背心去寺庙拜佛
进入“夏三伏”,这也意味着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日子开始了。很多人贪图凉快,会穿着拖鞋,短裤,背心在街上走。那么,可以这样衣着随便地去寺庙拜佛吗? 那是非常不合适的。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寺院是佛、…
194.参禅人为什么要说打死烦恼?
我去禅宗的道场,经常听里面的禅和子说要“打死烦恼”,这如果放到教下,则多半会说“对治烦恼”、“降伏烦恼”、“断除烦恼”之类的。禅门语录中与“打死烦恼”类似的话,还有“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禅和子…
195.诵经时,急躁的心要如何调整?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心态,是诵经的“发心”已落在执著功课的“数量”上了。可以自己反观一下,是不是会有诵完经之后,想赶紧在群里“打卡”报数的想法呢?若如是,则表明内心存有一份诵经的功德相,心停留在“做功…
196.修净土后不读其他经律这样对吗
弘法宜持论公允,理事圆融,不可偏执,不可意气用事。净土法门是一代时教的特别法门,胜异方便,然与通途法门并非冰炭。 蕅祖云:净土一法乃“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与一切法门迥异”。相得益彰,并行不悖。通途法…
197.「唯心净土」不是指妄心,而是指妙真如心
宗门下很多祖师大德常常谈到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之理,其中某些人对这句话的理解上出现偏颇,他们认为既然是唯心净土,就不要去求心外的极乐世界了;既然是自性弥陀,就不要去念心外的佛了。 这里他们存在一个概念…
198.偏重于持戒修福的危险
造业堕落者。有老僧摇手不之信。予谓无论隔世,亲见一僧结茅北峰之阴,十年颇著清修。一时善信敬慕,为别创庵,徙居之,遂致沉溺,前所微得俱丧。现世且然,况来生耶!问:“此为谁?”予云:“即老兄是。”其人默…
199.皈依和受戒是一回事吗
皈依的对象是什么 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佛法僧。皈依三宝之后,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任何人发心学佛都可以皈依。 如果不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当然也能学佛,但皈依后,在心态、生活、习惯各方面,都有善知…
200.如何超度过去所造的杀业
如果以前有过杀业的话,拜八十八佛,或者持《大悲咒》十万八千遍,然后念《往生咒》三十万遍,就可以把以前不小心造的杀业慢慢的超度。我们今天用眼睛看不到业障,但是这个业还是存在。 三个情形: 一,拜八十八…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找到约1788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