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BaiFoDian
📁
学佛释疑
📄
列表
241.
心散乱者,能障正定
随烦恼二十:散乱者,令心流荡为性。能障正定,恶慧所依为业。言恶慧所依者,谓散乱者发恶慧故。 散乱心可以生恶慧,就是心飘来飘去的到处流荡去了不该去的地方,错误的恶慧就出来了。什么是散乱?就像我们说的水…
242.
地藏菩萨跟其他的菩萨有何不同
【又是菩萨。名为善安慰说者。】 地藏菩萨跟其他的菩萨不同,众生有苦恼的、有困难的,他最善于安慰了。人要到了难处,求告无门、六亲退失,这种经验我是有过的。如果你是住监狱,或者是个地主阶级,没人敢跟你说…
243.
恒顺众生,学习做像佛陀的人
佛陀很像我们身边一位亲密而随和的朋友,我们跟这位朋友在一起,总是让我们感觉到轻松,感觉到快乐,感觉到自在。 佛陀就是这样的人!当然,有人跟别人在一起,别人会感觉到有压力,会感觉到不舒服,佛陀则不会是…
244.
学佛就是从点滴小事做起
他很像总在时刻关心着我们的亲人。 佛陀就是这样的人,他一直是慈悲的,一直怕我们轮回,一直怕我们堕落,所以苦口婆心,没完没了地告诉我们:无常啊!无我啊!要解脱啊!不断地在讲!通过各种各样的比喻、言说、…
245.
破戒可以忏悔,破见就忏悔不了
在佛教的戒律里,比丘受二百五十条戒。出家人有戒律,很多人拼命的把出家人拉到他家里去。我不理解,“你有信仰吗?”“有啊。”“你有宗教感情?”“有啊!”可你为什么干傻事呢? 他有二百五十条戒,你要把他拉…
246.
略释八戒的戒相以及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
我们简单学习了八关斋戒的戒名,了解了其大概内容。八关斋戒是佛为在家众特别制立的“方便出家法”,目的是令在家者种出世因种,获解脱功德。今天我们再对八戒的戒相略作解释,以利于大家识相守持。 略释戒相 第…
247.
怎么理解“大乘非佛说”?
至今还有人认为【大乘非佛说】,甚至比作外道法。真是惊闻此言,山海同悲,甚为痴也。 虽经里有说过佛的境界和这些阿罗汉差不多。就把着《阿含经》不放。痴心妄想“佛证我已证,佛得我已得”。 也没想想,佛的三…
248.
为什么说要用三法印去鉴别是佛法还是外道?
为什么说要用「三法印」去鉴别?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具足正念,还没有正见的时候,我们要去比量一下。当我们具足正见的时候,那个时候真的就不用比量了。 说这「三法印」什么时候我们可以不用的呢?当你具备正见的时…
249.
深信因果是入道的根本基础
“因果”是一切事物发展的规律,我们每做的任何一事情都从起因而产生结果。 可是,世间人常常思维的只是今世有相的因果。但是,佛法是从更深更远来认识因果,也就是三世因果。 正确认识“因果”对于佛法修行者来…
250.
大声念佛要比小声念佛的功德大一点吗?
净土宗念佛有多种方式:大声念、金刚念、默念、集体念、追顶念(非常急促,不停地追赶念佛)。 末法时期,大部分人修念佛法门,因为应不同根性,方法也多。有些人主张念得越快越好,有些人就主张慢念。快念也好,…
251.
不敢受戒是什么原因?
有一些居士已经学佛很多年了,但是不敢受戒,什么原因呢? 第一个是认为受了戒就没有自由,受到约束。是不是受戒就会增加我们的束缚呢?其实不是。应该说我们能够真正地持好五戒才能够得到广大的自由。 我们冷静…
252.
念佛的方法以什么作为标准?
之前有个居士到一个道场去参加了一次念佛,然后那边念佛的一种方式让他觉得很奇特,他是念佛的时候要跺脚,脚在地上重重的跺一下。所以每一句佛号他在念的时候,大家念南无阿弥陀佛那个“陀”的时候,这个脚在地上…
253.
没有信愿,再多佛号都没有用
我们净土宗的人,强调临命终的感应道交,因为我们真正最后的结果的验收,是在临命终的时候,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必须把佛号念出来。但念出来,本身佛号还不是重点,你要用善根的力量念出来,才算哦!佛号背后必须有根…
254.
在不生不灭处相见
云岩昙晟生重病,道吾宗智问他:「离此壳漏子,向什么处相见?」云岩答:「不生不灭处相见。」道吾说:「何不道非不生不灭处,亦不求相见。」 在一般佛学名词中,多把肉体称为臭皮囊、色壳子,叫做壳漏子的机会不…
255.
所谓的善恶,都不是本来面目
修行的第一个就是靠语言文字的佛法产生观照,所以叫做“名字”,依止圣言量的这些“名字”。“名字”在娑婆世界主要是靠听闻,听“闻”大乘的正“论”以后,我们能够依教观“心”,开始回光返照。 我这一念心,有…
256.
法事中随喜和主办有区别吗?
主办功德人,祈请僧众做法来满愿,或者超度或者做吉祥法事。 随喜功德人,是见他人或者道场做法心生欢喜,从而跟随供佛斋僧等,或身体力行帮忙组织参与。 道理上讲,真正随喜功德当与主办者获得同等利益,甚至超…
257.
如何认识理解空华水月?
“修习空华万行,宴坐水月道场,降服镜里魔军,成就梦中佛事”。 这是宋代慈受怀深禅师的偈颂,看起来平淡无奇,实则深义就在平常处。从佛法的因缘来说:佛证得诸法的实相道理,这个寂静的不生灭的相,是佛自内证…
258.
何为“菩提心”?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 “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259.
佛法无边,为何世人还说“佛不度无缘之人”?
“施主,请留步,我看您与佛有缘!” 在影视剧中,我们常常能听到上面这句话出现在诸多的影视作品中。 关于“世人”与“佛”的缘分,在佛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门虽广,不度无缘之人。…
260.
参禅念佛礼拜诵经 一切细行都是修心
《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说发菩提心,这个心…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找到约1788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