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BaiFoDian
📁
学佛释疑
📄
列表
261.
如何认识理解空华水月?
“修习空华万行,宴坐水月道场,降服镜里魔军,成就梦中佛事”。 这是宋代慈受怀深禅师的偈颂,看起来平淡无奇,实则深义就在平常处。从佛法的因缘来说:佛证得诸法的实相道理,这个寂静的不生灭的相,是佛自内证…
262.
何为“菩提心”?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 “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263.
佛法无边,为何世人还说“佛不度无缘之人”?
“施主,请留步,我看您与佛有缘!” 在影视剧中,我们常常能听到上面这句话出现在诸多的影视作品中。 关于“世人”与“佛”的缘分,在佛门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雨虽大,不润无根之草;佛门虽广,不度无缘之人。…
264.
参禅念佛礼拜诵经 一切细行都是修心
《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说发菩提心,这个心…
265.
极乐净土跟我们隔得远吗?
虽然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实我们一心称名愿生的时候,我们把极乐世界抓来了,抓到哪个地方?抓在六字名号里边,就跟我们不隔于半步的,我们本事大呀!能够把极乐世界要抓就抓来,这不…
266.
佛祖无所不能,他能不能造出一个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
佛陀从来也没有说过,自己是无所不能的,相反,他总是再三的告诉人们一个概念,他没有办法让造恶却又不反省的人得到善报,也没有办法让行善的人得到恶报,所谓的解脱还是堕落,佛陀只是告诉我们一个方法,具体要不…
267.
什么叫开悟?开悟后有什么不同?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要先定义什么叫悟,这个悟是什么。有的时候,比如说“小疑小悟”、“大疑大悟”,那是要“起疑情”,起疑情以后要“参”,就像有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啊!突然想明白了,哦!原来是这样…
268.
从第八识而起,又汇聚到第八识里
【众生者。色受想行识五阴。众法相集而生也】。由色、受、想、行、识五蕴法集合在一起,而出生的这一类有情都称为众生。 【外身四大假合。属色阴】,假是假借的意思,还有一种说法是不真实的意思。四大,地、水、…
269.
拜佛时为什么要翻掌接佛
拜佛时为什么要翻掌接佛? 翻掌,代表我决定要转变自己的心境,来迎接佛的光明;代表我要翻转凡心,成为佛心,接受佛的教导。这是恭敬,是我们的观想,我们拜佛行最敬礼;…
270.
为什么用恭敬心对待人,他们反而觉得我好欺负
这个你就不要管别人的态度了,你首先恭敬一切,用孔子的话来说:出门如见大宾。 对人恭敬,但也不要做得过头了。恭敬是礼,但这个礼还有个“节”呀! 没有“节”不行哪!这个“节”,就是你在特定的时空、场合当…
271.
若布施者反感,义工是否造业
问:对于一些公众,被一些义工半推半就去给慈善团体捐款,使他们起烦恼,甚至反感,义工们无形中是否在造恶业? 答:义工本着慈善心,劝他人捐助慈善团体,不算造恶业。但要注意方法,要让众生以欢喜心做公益事业…
272.
戒律衰败之原因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寥无几。比丘本为七众之首,统领下六众,时至今日,白衣上座,比丘尼指示比丘,已是屡见不鲜了。对于戒律的重视渐渐淡…
273.
受持菩萨戒之功德利益
通常菩萨戒有:在家优婆塞菩萨戒,有名出发心菩萨戒(俗称六重二十八轻戒)。以及梵网菩萨戒,即究竟菩萨戒(俗称十重四十八轻戒)。《菩萨璎珞经》中云:佛子受十无尽戒已(十重戒),其受者,过度四魔(即不受烦…
274.
戒法是否允许重受
关于“重受”的问题: ▲《业疏》云:“若准《多论》,不得重受。” 在《萨婆多论》中,规定是不能重受的。如南传、藏传的系统,就认为不能重受,他们觉得这样没有意义,…
275.
觉知前念起恶,止其后念不起
一切众生就是妄心生灭永远不停的,妄心生灭不停干什么?逐境,追逐一切境界相。就随着境界相动,遇着什么相动什么心,无缘无故地起些个妄念,然后随这个妄念去转。 那菩萨是不是起妄念呢?照样。但是菩萨他跟着个…
276.
阿那律陀尊者为什么叫做无贫
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我闻佛诃,啼泣自责,七日不眠,失其双目。 这个地方先讲阿那律尊者所发生的因缘。我们讲到《楞严经》的修学,就在你日常生活中…
277.
出家人的舍戒与还俗
在我国佛教史上,虽有好几位人物,由僧尼还俗:例如:朱元璋还俗做皇帝,刘秉忠还俗做宰相,姚广孝还俗做少师,武则天还俗做女皇。但是中国社会之对还俗的僧尼,总是不尊重,尤其是佛教界中对于还俗的僧尼不予谅解…
278.
僧人穿的衣服有何讲究?不同的衣服有不同的信息
根据佛教的制度,比丘衣服有大中小三件:一是用五条布缝成的小衣,我国俗称为五衣,是打扫劳作时穿的;一是七条布缝成的中衣,我国俗称七衣,是平时穿的;一是九条乃至二十五条布缝成的大衣,我国俗称祖衣,是礼服…
279.
读经回向是福德还是功德?
看你发心对应的是福德还是功德,就是对应你发的什么心?你求福是福德,就象我们讲“无相布施”(“三轮体空”),不执著这个施者、受者、所施之物,那会“功不唐捐”;我们读诵《回向偈》的时候,写着“抄经功德殊…
280.
《金刚经》为什么要讲五次功德,有没有重复?
《金刚经》有五处讲到功德,为什么要讲五次,有没有重复呢? 第一次讲功德: 在依法出生分第八,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还不如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多。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数量很重要。这个是第一次。 …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
找到约1792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