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BaiFoDian
📁
学佛释疑
📄
列表
301.
尽管地藏菩萨威神大,但很多人无缘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满万遍。是诸不如意…
302.
千佛殿脚窝
由于少林武术名扬天下,没到过少林寺的人,也会听说少林和尚因练武,把大殿中的地面都跺成坑了。游过少林寺的人都知道:那些脚坑在少林寺常住院最后的一座殿宇——千佛殿内…
303.
朝山拜佛要达到两种作用
首先表扬一下小众,今天行堂的时候没有听到像昨天那样的桶呀、勺呀等等的交响声了,说明只要大家用一下心,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吃饭的人呢,也应该注意不要碗钵作声。洗钵的时候,同样也要小心翼翼的。希望我们…
304.
在家居士持戒要持到什么程度
在家居士持戒,至少要把五戒的前四戒做好,也就是不要去触犯杀、盗、淫、妄这四个根本罪。这是作为居士来说,最起码的行为准则。 不杀生所对应的就是杀人,杀人里面又分上中下,尤其是不能杀圣人,不能杀父母,这…
305.
大善人要做大善事,障碍别人实际是障碍自己
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力能为者,认真为之。不能为者,亦当发此善心,或劝有力者为之。或见人为,发欢喜心,出赞叹语,亦属心口功德。若自不能为,见他人为,则生妒忌,便成奸恶小人心行,决定折福折寿,不得好…
306.
清明节佛弟子应如何“在家祭祖”?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这一天有很多传统习俗,当然主要还是祭奠已故亲人。原本清明节与佛教并无直接联系,但一个“孝”字将两者紧密相连。虽然佛经没有提到怎样过清明节,但是面…
307.
佛教徒都应当特别注意这些问题
要忍受痛苦来改革! 我们为什么要痛苦?吃亏了不痛苦吗?肯定痛苦。多数人往外拿钱时都很痛苦,就像有人跟我讲:“拿钱就像割我的肉一样痛苦!”我说:“那你就别割了,千万别割了!”看你痛苦我们也是不忍的:同…
308.
如何让恶业不感果?
已造的业肯定不会失坏的。就象人的影子一样,它永远跟着你,它不会失坏。除非你把它忏悔掉了,否则的话,它不会失坏,不会消失。我们学佛的目的,就是让以前的恶业不感果。然后,让我们以前的善业都感果。 那我们…
309.
如何持好不邪淫戒
在这样的末法,叫做欲望横流,红尘滚滚,欲海狂澜的时候,这条戒,就是不邪淫戒,一定要把它持好。咬定牙关要持好,这是不能开玩笑的,你这个犯了这条根本戒,这就是比喻成你这块森林就被一把大火全都烧成了焦土了…
310.
佛法真的能治疗众生的病痛吗?
问:阿弥陀佛!师父,您好! 我是郑州的一名在校大学生,断断续续的接触《缘苑圆》也有两年了吧,由于学业紧张,一直也没有机会去拜访您,只好以此方式冒昧的打扰您了。 师父,我接触佛法时间并不久,看的书也很…
311.
孩子优秀是他前世的果还是这世父母培养的因?
问:法师吉祥。现在教育的投资非常大。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有的家长在小学阶段就请昂贵的一对一辅导,平时抓得也很紧。这样做看起来对孩子很严格辛苦,但的确也很有效果,孩子一路领先,最终考上优秀的大学。我的…
312.
修行的关键是见地的提升
云何离于妄想。须知一切众生颠倒执著。全是诸佛法身。何以故。颠倒执著常自寂灭故。于此信入。诸佛法身。无处不现。清净圆满。中不容他。念念不迷。心心无所。从此起行。具足大悲。究竟大慈。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
313.
“达摩祖师二入四行观”是什么?
二九真言行二入。“二入”引用的是达摩大师的理入跟行入,叫作达摩大师的“二入四行观”。 1.观想心月命门入大道——理入悟大道 把心月轮跟命门的明点融在一起,这是理入悟大道。这是我们整个生命的中心,身心…
314.
加持的意思是否就是保佑?
问:请教师父,我常常听到师兄们说,请求佛菩萨加持儿女读书开智慧,或者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这样求是否就能实现吗?加持的意思是否就是保佑?请法师开示。 答:所有事情,都讲究因缘,如果因缘具足,就可能实现。…
315.
学佛需要"仪式感"吗?
问:有些人觉得:修行不就是修心嘛,搞那么形式主义干嘛?又有些人觉得:修行还是要有修行的规矩,整天轻轻松松不能叫修行。这两种说法,哪一种对呢?学佛需要"仪式感"吗? 答:大道至简。…
316.
为什么到净土,不是去享受快乐的
诸位想想看,你为什么到净土去,不是去享受快乐的。你看《阿弥陀经》前半段,用快乐来引导你,七宝池、八功德水。但是你看到《阿弥陀经》中半段的时候,佛陀口气一转,“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开始讲圣道的功…
317.
凡夫为何要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同样是空观、假观,这二个法门是完全一样,内涵是一样;但是为什么凡夫修空观、假观的时候,障碍重重;圣人修空观、假观的时候,是“摄一切经皆现前中”?因为我们凡夫修空观、假观的时候,内心有很多的情感在障碍…
318.
悭者,耽着法财不能惠舍
随烦恼二十:言悭者,耽着法财,不能惠舍,秘悋为性。能障不悭,鄙畜为业。亦贪分也。 其中“耽着法财”就是舍不得把法和财富施舍给别人;“不能慧舍”就是不能恩慧地施舍给别人;“秘悋为性”就是贪著自己的钱财…
319.
一个人会痛苦,他只有一种情况
我们现在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业力,你会痛苦:这是我业障重,不是!因为你打妄想,应该是这样讲。 因为业力给你的痛苦是一时的,它是刺激性的痛苦、它是感官的痛苦,那你的痛苦为什么会相续呢?因为你不断的去想…
320.
禅宗讲的开悟,最终是达到什么境界?
这是个学习佛法的根本问题。 悟是一个缘起,当然是随缘起的。但因缘是要修来的,你的修行功夫到了,才有开悟的因缘。不修,就没有这样的开悟的因缘。因缘不是等来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悟有小悟、大悟的区别…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找到约1792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