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BaiFoDian
📁
学佛释疑
📄
列表
381.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
不论地藏法门、观音法门、念佛法门等等法门,都是提供进入佛法的一种途径。门是通达的意思。哪个门都可入,至于选哪个门,得看个人的因缘。选定之后,就要一门深入,不要贪多。 比如我们念佛,念佛相应了,就可以…
382.
关于放生与素食的问答
1.放生会不会在无形中造业呢? 答:造业并不是以行为做最后决定,造业是以动机为主,在放生的过程里,有些生命已经舍报了,但是我们的动机是要救它,就算舍报,我们也一直念佛帮助它永远脱离恶道,所以这样不应…
383.
关于烟供与施食的问答
1.布施三恶道鬼神、地狱道的众生,他们能够得到吗? 答:一定没问题,各位要有信心,出家人每天晚上放蒙山,会念〈破地狱咒〉、〈普召请〉,请地狱道的众生来,念〈灭定业真言〉消灭地狱业,念〈灭业障咒〉请观…
384.
关于念佛与往生的问答
1.淫欲不断,可否带业往生? 答:往生净土是佛的愿力,淫欲不断往生西方叫带业往生,而最主要是你对阿弥陀佛要充满信心。不过广钦老和尚说过:「对这个娑婆世界有一根草执着,也不能往生西方去。」所以要看清自…
385.
关于佛宝与法宝的问答
1.纸画、木材、石头所雕刻的,损毁的佛像该如何处理? 答:佛像如果毁坏了,不可以拿出来让人家拜,站在大乘佛法这样是犯戒的,大乘佛法佛像一定要整尊圆满,所以佛像毁坏了要收起来,能修补圆满也是大功德,否…
386.
关于家庭与祖先的问答
1.同样是父母所生的孩子,为什么有的差别那么多? 答:不同的因缘时机,所招感来的孩子就不同,所以有的大儿子很孝顺、老二就很叛逆,了解就好,了解了就多修功德回向给他们,多帮父母消业障。 2.听师父说孩…
387.
关于因果与病痛的问答
1.什么样的因果造成连体婴? 答:佛教道理很简单,你现在看到的果,都是以前造的因,为什么成为连体婴?搞不好你以前把两只青蛙、两只鸡绑在一起,你强迫动物在一起,然后它们要被切割才可以分开,你将来也就…
388.
关于学佛与修行的问答
1.修行的心态要注意什么? 答:修行不是找麻烦,而是要提升自己,我要帮助别人,所以就要不断的进步,要有这样的心态。我记得刚开始出来上班的时候,有一位总经理跟我说:「我已经在这个行业二十五年了,做到总…
389.
关于鬼神与业障的问答
1.冤亲债主包括那些呢? 答:冤亲债主,是指我们过去多生累劫以前直到今生,作了某些坏事情,所亏欠、对不起的众生,现在在向我们找麻烦的,都属于冤亲债主。 2.法师说要成立无形的孤儿院,什么叫无形的孤儿…
390.
关于皈依与律仪的问答
1.三皈依以后,若有响应五戒的承诺,是不是代表已经受五戒了? 答:三皈依后,法师念五戒戒条时,你只要回答能持,就是受戒了。 2.弟子皈依三个师父,所取的法名都不同,请问念经、受戒时要说那个法名? 答…
391.
关于出家的问答
1.出家的定义是什么? 答:依据《长阿含经》说:「太子问沙门曰:剃除须发,法服持钵,何所志求?沙门答曰:夫出家者,欲调伏心意,永离尘垢,慈育群生,无所侵娆,虚心静寞,唯道是务。」悉达多太子有一次出城…
392.
布施的方法
如何布施 布施时若有受施的人相,便会有拣择,有分别心,则心量小,心小福亦小。若布施有所住,有所执着,不管是住于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境之任何一种,都是有所住而行布施。这种有所住之布施,只有福德…
393.
供养鬼神,能给你免灾难吗
如果你舍了佛、法、僧三宝,你能够再找一个帮助你的、能够救度一切众生的天魔外道,能有吗?恐怕没有。 有很多人在道教里面,求鬼神,供养很多神。那些鬼神他自己的障碍都很多,他自己没解脱,障碍重重的。鬼神也…
394.
如何克服懒惰和散乱?
懒惰和散乱这个事情,我回答一下,这个事情本来是很正常,因为我们每一个凡夫人都有习性,这也是贪嗔痴的具体体现,微细的表现。那么懒惰,心散,这些事情确实它会影响我们的修行,其实这也可以归纳为我们的一个魔…
395.
随缘消旧业 莫再造新殃
我们在这里每天都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光就无处不在。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也就是在十方法界中,不管哪一个国度的众生,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在那里。原来阿弥陀佛无处不在啊! 其实,想要…
396.
享福是消福,受苦是了苦
佛教祖师大德经常讲的一句话“享福消福,受苦了苦”。 世间人对于享福,吃喝玩乐,总认为吃得越好,浪费得越多才显得自己有钱。佛教并不这么认为,佛教认为:福是会越享越少,有福是不应该享的,我们应该积福,有…
397.
弥勒菩萨的象征意义,不只笑口常开
有去过寺庙的都知道,刚一进门就是弥勒佛笑脸迎八方,满脸威仪拿着金刚杵的韦陀则是在他的背面。弥勒菩萨像展示给人的是慈颜常笑,大肚能容的形象。凡是到寺院朝拜的信徒,见到弥勒菩萨乐呵呵的形象后,都会心生欢…
398.
不管修哪一个法门都要持戒
佛教在我们国家千百年来,随着时代改变,唐宋年间的这些清规戒律差不多都没有了,有也是没有力量。古代的学者都是为道而来,人我是非没有了,自己修行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长长短短的?没有。 临济禅师到大愚会下…
399.
从有相三宝悟入自性三宝
有人问慧远大师:佛法强调的是清净心,为什么要拜佛? 慧远大师说,借事显理。虽然佛法究竟的目标是清净心,无有少法可得。但是凡夫的心刚开始是在有相的境界活动的。虽然我们正式所归依的三宝是理体自性三宝--…
400.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心中的影相里
鬼傍生人天,各随其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摄大乘论》 这六道的众生,像鬼道、或者是畜生、或者是人、或者是天,为什么有这么多差别的果报呢?因为各随其所应─各随其心中这些业力的种子,而出现它相应…
首页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找到约1793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