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BaiFoDian
📁
学佛释疑
📄
列表
81.
有信心便能安心
有人问我,为何有信仰的人会比没有信仰的人,更能获得平安? 这是因为没有信仰的人遇到恐慌时,心情会慌乱,一旦慌乱,头脑就会不清楚,就像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飞乱撞,本来处境没那么危险,反而变得危险起来…
82.
证悟是什么境界?
心经第一句话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照见五蕴皆空,这意思是说,证得具有般若智慧的如来藏的当下,心就空了。其中的关键字行字,是参禅参究般若义理的意…
83.
寺院为犯煞星顺星是否如法?佛弟子能否顺星?
关于煞星顺星,其实咱们佛教不谈这些,这是关于道教和民间信仰这一块。那为什么现在寺院也把这一块拉出来,有时候是随顺大众。为什么佛法能在中国快速生根,就是佛法与本土宗教融合地很快,若能依教奉行,小到消灾…
84.
回向给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
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是回向给一切众生。 首先说我们一切的善业,不求余果,不求世间乃至菩萨和二乘的果位,要究竟成就佛果,成就佛果是干什么?成就佛果还是利益众生,所以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要把…
85.
把硬币投入池子如法吗
把硬币投入池子还是抛进石刻更幸运?答案是…… 我们在参访寺院的时候,不时会看到有些善信游客将硬币抛向池子和摩崖石刻,认为这种方式等同于随喜供养。倘若硬币恰好落在池中的小石塔,或卡在石刻的字缝之间,便…
86.
修行只有去体验才是真实的
修行和做研究不一样,研究要讲究理论严谨,要讲究证据,修行是一种生命体验,那他要去哪里给你找证据呢。所以禅宗才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要去体验,比如说《地藏经》很好,不是听我说很好,你就觉得很好。你…
87.
举心动念成善恶,善观其心,止恶念向善念
每个人的心都是由无数个当下的举心动念串连而成,它如河流中的水一样不断汇积,流向前方,其产生的巨大能量足以摧毁阻挡它的一切障碍。众生的心念在强大业力惯习作用下,牵引着自我的生命随波逐流,经历着从过去到…
88.
你是属于刚强傲慢型,还是调柔寂静型
你看一个人,他完全不修无常观无我观,他在佛教界里面整天修福报,他会有一个特点,他的内心世界特别的刚强傲慢,尤其是福报越大的人那个我特别大,因为平常他走的道路都走这个道路,他平常就往这个道路在走,那当…
89.
经书、佛珠、平安符损坏,是有预兆作用吗?
问题: 师父,我家里有不少刻着佛教典籍或平安符的雕刻件或手串,有一些因为天气原因(非人为损坏)开裂了。 我最近身体不好,患了疾病,对这些格外在意,遇到这类物品有损伤就心里很不舒服。 老觉得这些经文符…
90.
善知识要具备那些条件?
在《六祖坛经》里,六祖大师一再地教诫信徒、弟子要亲近善知识;善知识是指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导正道的人。 在佛门里,通常把师长们称为「善知识」。此外,同参道侣、护法善信,都是修学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善知识。…
91.
迷悟之间差几许?
在《六祖坛经》中,惠能大师种种的说法、开导,主要的就是要我们觉悟,要我们去迷趋觉。 迷与悟之间究竟相差几许呢?其实,迷和悟只在一念之间;一念迷,就是凡夫,一念觉,就是佛祖,所以有谓「佛是已觉悟的众生…
92.
染污的种子是转换的还是灭除的?
业行的种子是生住异灭的,不能互相转换,虽然说善恶是此消彼长的,但善恶业种子也不是能互相转换的。染污的种子就是以染污的心造作的染污的业行所留下来的业种子,这个种子成熟之后结出果实,众生就会受恶报,报尽…
93.
佛门如何看待吃饭?因吃饭失福报,就太不值得了
你知道吗,若一个人活80岁,约有40年的时间在吃饭或睡觉。也就是说,我们的一半人生都会花在吃和睡上,这样想来,怎能不认真吃饭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吃”的那些事儿! 印光大师:体弱可多吃面食 …
94.
警惕身边的“佛教油子”!四大特征一起来看
你是否遇过这种人,对佛法十分精通,又表现出不屑?你是否遇过这种人,沉浸佛法多年,仍然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善?这种人有时被称为“法油子”或“佛教油子”。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如何规避自己成为“佛教油子”?…
95.
什么是现在观?
我常常告诉我的弟子和学生们要有“现在观”,观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间。既然你处在现在这个时间,就不要忧虑未来会发生什么。如果你老是在忧虑未来,就会把现在的时间都浪费掉了,这不是很可惜吗? 掌握现在,运…
96.
外道相善,乱菩萨法
我们这一生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想要出离轮回,这是对的。可有的人学着学着就开始执迷了,就说一句佛号就可以了,经也不来听,道场也不来亲近,不来护持。 就一句佛号,当然可以。可问题是你确信…
97.
不离烦恼,也不起烦恼
《法华经》里将娑婆世界比喻为‘三界火宅’,所谓三界,就是指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欲界’的众生,追求的是五欲的享受。所谓‘五欲’,就是色、声、香、味、触,也有人说是财、色、名、食、睡,总之都不离物质…
98.
女性学佛后是否不能打扮
一些女众学佛后认为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即可,从而不注意形象,以至于到了邋遢的程度,这导致对佛法缺乏深入了解的大众对佛教产生误解。其实佛教不提倡奢糜的装饰不代表着装不需要整洁,事实上,适当的衣着不仅是对…
99.
人有三事胜过诸天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阿含经》有一则“盲龟浮木”的譬喻,说明人身之难得,譬若大海中有一只瞎眼的海龟,每隔一百年才把头浮出水面一次,而要恰好穿过在海面上…
100.
随时观照我们的念头!
学佛的人,就是学我们自己的心。我们这个心,成就的部分就是佛,污染的部分就是众生。现在污染的部分占得重,但是我们有成佛的种子,有一颗清净的心,有一颗无染的心。 有人曾经问我说:“我们的佛性究竟在哪里?…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找到约1788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