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BaiFoDian
📁
学佛释疑
📄
列表
61.
什么样心地的人命运最好?
什么叫心地? 心地又叫心田。心像田地,能播种善恶的种子,生长善恶的苗子,最后结成善恶的果实。《华严经》偈语:“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古德解释“心”字是:“三点如星相,横…
62.
工作和修行发生矛盾怎么办?
一、眼下的工作不理想,这是要清醒面对的实际。 若有更好的选择当然好,若一时没有理想选择也不要急于求变。不能奢望简单地换一下工作就会改变一切。尤其不要有理想化的想法。不异想天开。要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耐心…
63.
八关斋戒为什么不允许香花涂身?
这个问题要从反向来思考,为什么很多人会喜欢香花涂身呢?涂身有何意义呢?男男女女装饰打扮自己为了什么呢?众生因为没有觉悟心,对自己和他人的日常行为表现不反思,不自问,随顺自己的习气习惯,随顺自己所有的…
64.
称呼出家人,你还在说上某下某法师吗?大多数人都错了
你是否听过有人在称呼出家人时使用“上下”二字,你知道其中隐藏何种深义,使用时有什么讲究吗?一起来看! 对出家人的尊称 出家人自称法号有:释某某、草字某某、衲子某某、沙门某某、比丘某某等。 而某某法师…
65.
印有佛菩萨像的包装该如何处理
现在确实有在包装上印制佛菩萨形象做为广告的现象,其本身就缺乏对佛菩萨的恭敬,然后又散落在地面和桌上,这是非常不如法的行为,但也是众生的共业所致。我们碰到这些情况,应该先把它另外放置起来,不要亵渎这些…
66.
如何处理残损佛像和经书
像之可以供可以存者,供之或存之。其不能供不能存者,焚化之。 毁像焚经,罪极深重,此约可供可存者说。若不可供不可存者,亦执此义,则成亵渎。 譬如人子于父母生时,必须设法令其安全。于父母亡后,必须设法为…
67.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这几年来我提倡四安——安心、安身、安家、安业。其中所谓的安业,就是指安于当下的工作,不论职位高低、收入多少,也没有贵贱之别,只要不是自害害人的行业,都应该尽心、尽力、尽责,把这份工作做好。 安业并不…
68.
哪怕有功德,也不要去争功
人有功德要藏起来,而且要把功德给别人,千万不要去争功。哪怕有功德,也要藏起来。不是你的功德,偏偏宣传是你的功德。这就糟糕了。叫德不配位。功德不够,偏偏站那位置,结果业障就来了。 以前的祖师,很有骨气…
69.
众生百相,出家与在家的区别
出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中国佛教中,出家佛教徒和在家佛教徒在外表上,除比丘要剃除须发外,在衣服上也有所分别。佛教徒中比丘、比丘尼是独身修道的,必须清心寡欲。 在古代,出家需要经过官府的考试,需要有度…
70.
怎样转贪瞋痴为戒定慧?
佛教是智信的宗教,不但讲究慈悲,尤其重视般若智慧;唯有开发般若智慧,才能把「贪瞋痴」的烦恼转为「戒定慧」的功德。因此,平常我们讲学佛修行,主要的就是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也就是转「贪瞋痴」为…
71.
如来藏的见分与五遍行心所法的关系
如来藏的见分,就是如来藏见法的功能作用,如来藏通过五遍行心所法作意触受想思的运作来见一切法,然后把法摄取和变现出来,这时候末那识意根才能见得到法,在这之前只能由如来藏单独见。而意根并不能见到如来藏的…
72.
八个识的想心所法
在八个识的五遍行心所法里都有想心所法,这个想是指识心的了别作用、思惟作用和取着作用,也代表欲望和愿望,代表希望,几乎占据众生思想活动的一半,是识心抉择作决定的依据和动力。 六识的想归为五蕴当中的想蕴…
73.
在原始佛教中,是否有音乐?
芸芸众生皆丰富,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磨练,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多面性的,丰富的。我很感恩能够成为佛的管道,把佛非凡的智慧发扬光大。而能够建立这么一个通道,把佛法输送给大家,让…
74.
阿弥陀经里的往生条件
阿弥陀经原文: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
75.
下品下生往生的条件
观无量寿经原文: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
76.
如何用意根念佛?
意根念佛是真心实意地念佛,不是走形式的口号式有口无心地念佛。要做到这点,必须对念佛这件事认知到位,思想彻底改变,深信切愿,一切行为都趣向佛,身心世界里都是佛,放下娑婆缘,念念是极乐。心法和行门具足,…
77.
业障轻的人,口味比较淡
人很多时候,会受到业障牵引,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比如说,有些明星,喜欢整容,把下巴整的尖尖的。大家都觉得这是美的。按照药师法门讲,下巴是晚年的粮仓,这样子晚年就不好。业障导致的错误判断很可怕吧。 比如…
78.
佛像是否要开光才会灵验?
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谓之开光。亦曰开眼,或曰开眼供养。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曰:“复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如点眼相似,即诵开眼光真言二道。” 开光,又称开光明、开眼、开明,就是新佛像、佛…
79.
信仰的核心是以利益安乐众生
大乘佛法是以利益安乐众生为信仰的,所受的苦是应当受的,这样才能了知众生的苦,而视一切众生如母,以此受而念一切,行一切皆是为利益安乐一切众生,所做一切的善是觉悟的善。 信仰的核心是涵盖这个以利益安乐众…
80.
法门没有高下,成败只看你的发心
在佛门当中,蕅益大师提出了三个修学法门,你是持戒,受戒学律,你喜欢持戒,你就往持戒下手;你喜欢研究教理,听教看经,修止观也非常好;或者你喜欢参禅,参祖师禅,看话头也可以。也就是说,佛法提供很多法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找到约1788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