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佛教知识 / 列表
佛教网
🌎
BaiFoDian
📁
佛教知识
📄
列表
61.佛学之宇宙论——欲界
欲者贪欲,淫食二欲强盛之有情所居住之世界为欲界。此界有地狱、饿鬼、畜生、人四洲、六欲天之别。 地狱:不可乐,又云苦具、苦器、受罪处。地狱有根本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根本地狱有八大地狱及八寒地狱。…
62.何谓「大佛顶」
先了解何为“大佛顶”,古人都说这部《楞严经》是开悟的《楞严》,开显我们本具的大佛顶的如来藏性,妙真如性。那这个悟,就是要向我们现前一念的心性去契入、去悟。所以这个大佛顶就是直指众生现前一念的心性,来…
63.五位百法——心法的种类功能与意义
学习佛法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为不了解名相的含义所障碍,并且法相名词多以万计,更不容易从各个名相之间得到系统的认识。但是,假如我们能够从某些有系统性的名相去学习,而弄清楚其意义和联系性,也很容易克服这一…
64.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吗?观音道场普陀山
普陀山是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也被称为观音菩萨的道场,实际上是浙江省东北部普陀县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原名小白华,又叫梅岑山。 传说唐时有一位印度僧人到此地用火烧自己的十指,得以亲见观音菩萨在潮音…
65.洒水观音代表什么?洒水观音的寓意与故事
洒水观音是三十三观音之一,又名滴水观音,表观音三十三应化身中的执金刚身。其形象为左手持钵,右手执杨枝作洒水状。 关于洒水观音,民间有这样的传说: 一天,观音菩萨来到姑苏城,恰值兵灾之后,枉死兵刀之下…
66.马鸣菩萨是谁?马鸣菩萨的简介与故事
马鸣菩萨又称作马鸣比丘、马鸣尊者,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灭度五六百年以后出世的一位大乘论师。根据《马鸣菩萨传》记载,他是胁尊者的弟子,最初在外道当中出家,才识过人,能言善辩,傲慢好胜。胁尊者知道他善根深厚…
67.什么叫做“三藏法师”?
三藏法师(梵语tripitakacarya)。经藏、律藏、论藏,名之三藏。经藏阐明定学,律藏阐明戒学,论藏阐明慧学,三藏总摄佛教的总纲。若能精通贯串三藏教义者,名为三藏法师。如玄奘大师、鸠摩罗什大师…
68.佛教中的【三昧】是什么意思?念佛三昧又是什么?
三昧(佛教解释) 三昧,佛教用语,指禅定境界。系修行者之心定于一处而不散乱之状态。三昧是梵语(samadhi)的音译,也译作“三摩地”、“三摩提”。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
69.​佛教寺院“五树六花”
据佛经介绍,释迦牟尼佛的一生的几个关键时刻都与植物连在一起:他降生在他外婆家花园里的一株无忧花树下,成佛于一株菩提树下和圆寂于两株娑罗双树下。这样,佛教便与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佛教起源于印…
70.静坐法要
承问关于静坐之事。云亦是门外汉。今本同舟共济精神。略伸管见如下。 (一)静坐不过是教行人返观自性的一种方便方法。简言其要。则在于系念一句佛号。(或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皆可。)心心相契。念念相续。由…
71.初学坐禅者要调哪五事?
经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师《小止观》一书中来讲的。在与很多亲朋好友的联系中,自己也常常要他们学学打坐。但是,他们往往因缘不具足,不能来寺院,自己就没有机会给他们讲解如何坐禅。现在把自己的工具…
72.衣钵与传法的关系如何?
传法,是老师以一件袈裟、一个钵传给门人,表示把我的道、我的佛法传给了你。正如佛陀当初在灵山会上,手上拿了一朵花,在座的弟子们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唯有大迦叶尊者站起来,微微一笑。佛陀和大迦叶就藉著一个…
73.为什么佛陀要制戒
为什么佛陀要制戒?为什么这个戒是十方三世诸佛都要去制定的?而且大小乘经典都赞叹戒律的功德?你要修行佛道,一定要持戒。一切众生本具佛性,你要显发这个涅槃的佛性,一定要从持戒下手。在佛的果地上有五分法身…
74.见性就是见空性理体
道就是真理。换句话说,大道无形就是人生宇宙的事实真理,道理道理就是这个含义。法界宇宙的真理,就是一切法皆不可得的空性理体,名之为理性,又名之为空性理体。 见性就是见空性理体。听明白道理不算数,要按照…
75.六度的感应
感应的理论处处皆有,同样地,感应的事迹也到处都是,兹以大乘佛教修持六度法门所得到的感应来做一番说明: 布施的感应:可以种一收十,获得富贵。布施不是给别人,而是给自己。譬如把欢喜给人,人就给你欢喜;把…
76.出家出的是什么家
《佛说四十二章经》云:“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 沙门即通常所说的出家人,这一句经文对出家人的概念作了简要定义。沙门是梵语,意为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出家,出的什么家?“…
77.佛教戒律是怎样产生的?戒律的由来
释迦牟尼佛在建立佛教之初,并没有一开始就创立起一个庞大的戒律系统,大量的组织行为规范其实一开始是没有制定的。 那戒律为什么会出现?是因为僧人或者出家者出现了一些不符合佛教的基本教理教义、不符合佛教的…
78.怎样念佛号才得力?
如理如法加精进,这都是要点,怎样念佛才得力,和怎样修行才得力,他有很相同的理论基础,是如理如法精进,这都是些要点,如理你在念佛的过程当中,你要对佛法的原理有非常深奥和圆满的理解,这个如法是方法。 这…
79.学佛要学很多吗
在学佛之后,我们的道友们总感觉自己所学的不够、了解得不够透彻、经典看得不够丰富。以念经来说,念一部经嫌少,念两部经有时候又嫌太长;有时候听说《华严经》最圆满,就去念《华严经》;或者念《法华经》……反…
80.何谓“佛法无定法”?
佛说一切法本无有定法,若有定法,即非佛法。因为法无定法,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是经过各种苦修等才能成道的。禅宗的祖师大德们,如达摩祖师、六祖慧能大师、黄檗、临济宗师、憨山及近代的虚云禅师等,并没有修过一…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找到约983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