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佛殿
/
佛教知识
/
列表
🌎
BaiFoDian
📁
佛教知识
📄
列表
741.
什么是做佛事?常见佛事有哪些?
广义地说:凡是与佛教有关之事,都叫作佛事。诵经、持咒、念佛、做法会等运用佛法帮助众生解决种种痛苦,让众生觉悟的事都叫作佛事。总之,只要是与佛教有关的大大小小的事都可以叫作佛事,我们实修实证中的一举一…
742.
什么是解脱知见
小乘佛教有五分法身: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 凡夫的知见是「情有理无」。我们有众生知见就做众生,没有众生知见就做圣人。我们现在一切知见都是错的,怎能做圣人呢?直到凡夫知见没有了才是圣人…
743.
“四依学佛” 学佛者的根本所依
第一、依法不依人 我说的是佛法,所以大家可以信任我。如果我胡说八道,那大家可以否认,甚至可以说不信。没关系。依法不依人,现在我们很多学佛的人,都是依人不依法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这样一句话:我爱…
744.
什么叫火烧功德林
当我们种一片森林,如果树木长得快的话,大约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培植一片森林,但是只要一把火就能烧光了。 同样的,勤修戒、定、慧培植成功德森林,但是瞋恚之火,一发脾气会被烧光,就什么功德也没有了,所以临…
745.
「施主」有何含义
施主,即檀越。佛教对布施者的敬称。指施舍财物给佛寺的人,也泛称一般的在家人。“施主”梵文音为陀那钵底,又作布施家,即施予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法会等之信众。 那么没做过这些事就不是“施主”了?首先看一…
746.
南无善名称功德佛
「南无善名称功德佛」善巧方便,会事归理 「名称」,乃因相(实相)称名,以为世俗(事),多人共晓者。 「善名称」,即是本体部分,以众生能体会的程度,善巧方便显示之…
747.
比丘是什么意思?什么叫比丘?
比丘是什么意思? 比丘,是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佛家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比丘是梵语(bhiksu)的音译,华言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谓出家之人,上乞法以资慧命,下乞食以…
748.
缘起是什么意思
缘起(梵语:pratītya-samutpāda;巴利语:paticca-samuppāda),重要佛教术语,一切有为法都是因各种因缘而成,此理即为缘起。任何事物都因为各种条件的相互依存而处在变化中…
749.
律藏
律藏,音译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译调伏藏,是佛陀为调伏弟子烦恼,对治生活恶习所制定的教团规则;也就是在修道生活中,佛陀针对弟子所犯的过失而定的规范,是随犯随制,属随缘制戒。律藏就是整理佛陀所制戒法的典…
750.
八相成道
佛之八相成道,也叫作八相作佛、八相示现、释迦八相等。即总分释迦如来一代应化为八种仪相,即:一、降神,二、托胎,三、诞生,四、出家,五、降魔,六、成道,七、转法轮,八、入涅槃。 关于佛的八相应化,诸经…
751.
什么样的菩萨有资格称作「乐行惠施」
云何菩萨乐行惠施?若诸菩萨于一切施都无欲乐。 什么样的菩萨有资格被称作“乐行惠施”?说这个菩萨是一个喜欢布施的菩萨。那么什么样的菩萨叫作喜欢布施的菩萨呢?佛陀讲出一个标准,说这个菩萨在布施的时候,心…
752.
“沙门”的含义是什么?
所谓“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出家人是无为的,因为要同空性相应,所以才能解脱。当然,因为空性是无为的,所以看到花开花落、缘聚缘散、生死交替,即勇于面对,又无动于衷! 为什么?因为缘聚缘散是事物生命的正…
753.
什么是非理嗔、顺理嗔、争论嗔?
「非理嗔」是指人在不合情理和无缘故的情况下发脾气,只证明这些人不识时务,我们不必与他们一般见识,此态度自有人去对付他们。佛教修行人面对这些人便能令自己行忍辱道,是一种增上因缘。 「顺理嗔」是指当别人…
754.
南无药上菩萨
南无药上菩萨 药上菩萨,梵文 Bhaişajya-samudgata,与药王菩萨同施良药予众生,以治彼等身心病苦的菩萨。因供养比丘僧众,并施药…
755.
南无药王菩萨
南无药王菩萨 药王,梵名 Bhaişajya-rāja,音译鞞逝舍罗惹。为施与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之菩萨。药王菩萨,与药上菩萨一起,有…
756.
分别心是什么意思?如何产生?
分别心来自于我们人间的短暂的一种见解,比如看见人家好了,马上对人家好;看见人家不好了,马上对人家不好,这就叫分别心,本质上也叫世俗心。分别心是怎么来的?就是从人的本性来的,世俗的分别心赋予了人们计算…
757.
明海法师三皈五戒开示
三皈依和五戒的仪式很简单,但是内容很丰富。什么是三皈依呢?在一个师父的主持下,在佛像前表达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的心愿,这就是三皈依。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呢?首先我要解释,参加三皈依的仪式,不是加…
758.
信忍、悟忍、喜忍
只要仰信佛的知见,把它转为自己的知见,我们也就大悟了。这个悟就叫“信忍”。 如果能相信“我们及他方世界的众生,闻信了净土法门,并发愿愿意去,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都能感通弥陀的大悲愿力,…
759.
五盖四障与八寻思
菩萨四十六轻戒之三十七于他有苦不为拔 《集颂》:“疾病、根残、体缺肢,远行、疲困身苦四。五盖四障八寻思,不赖他胜心三苦。嫌恨、恚恼不济扶,是犯非犯同前论。” 前条重点在病,此条重点在苦,当然病本身就…
760.
四十个佛教基础知识
1、三宝:佛宝、法宝、僧宝。 2、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3、六根:眼,能见色者是;耳,能闻声者是;鼻,能嗅香者是;舌,能尝味者是;身,能感触者是;意,能知法者是。 4、六尘:色、声、香、…
首页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下一页
找到约983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