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佛教知识 / 列表
佛教网
🌎
BaiFoDian
📁
佛教知识
📄
列表
801.朝山的意义
修行之法门颇多,但归元无二路,朝山是学佛修行法门之一,其朝山真义有六,何等为六? 一、朝山可培养吾人低声下气,消除我慢贡高心。 二、朝山可接引初机学佛的行者,由浅入深之要阶,以熏习善根(梵语kusa…
802.什么是“天魔娆佛”?
【天神献玉女于佛,欲坏佛意。佛言:革囊众秽,尔来何为?去,吾不用。天神愈敬,因问道意,佛为解说,即得须陀洹果。】 人们总是说天神,就是说天、神是我们一般人所敬仰…
803.僧人吃饭的斋堂为什么叫五观堂?
佛教寺院的出家人吃饭的地方,一般情况下称为斋堂,而有些寺院却称为五观堂。为什么要称五观堂呢?因为出家人在吃饭的时候,要作五种观想: 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思量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如果不好好修行…
804.红糖与佛教的渊源,你知道么?
秦汉时期,我们古人比较喜欢吃甜食。那个时候除了天然的蜂蜜,就只能从大米和小麦中提炼糖,糖和茶叶还有椅子一样,是贵族们的专属品。 尊者制糖护众生 早在三国时期,上海还只有个不起眼的小渔村,男人出海捕鱼…
805.药师佛为什么是蓝色的!
一:药师佛身上的这个蓝色还不是普通的蓝色,而是与天空颜色相同的天蓝色。天空一直象征着光明,象征着可以赶走一切黑暗的东西,所以药师佛的法身是天蓝色的话,也就是代表…
806.什么叫教理行果?
教理行果是佛经的整体内容。教就是指大乘教、小乘教,所有佛的教法,都叫教。理呢,就是说明这个教的内容、它的道理,如《阿含经》是小乘教,理就是四谛。唯识法相的经典《华严经》、《解深密经》等六经,这是大乘…
807.关于“空”的认识
我们的心本和太虚一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现在却局限于由我执构建的狭隘境界中。学佛,就是要粉碎“我执”建立的城堡,将生命宝藏开发出来。佛教所说的“空”,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生智慧。常人所理解的空,就是什…
808.什么叫常随佛学?
什么叫常随佛学,就是要时时思惟佛法、忆念佛法、运用佛法,这是常随佛学。 很多人学佛,一开始找不到边儿,学了一大堆的形式,甚至听信一些不学佛人乱说一气,认为那是修行和学佛。 不是的,学佛的本务就是如何…
809.初学佛的人怎样用念珠念佛?使用念珠的注意事项
初学佛的人怎样用念珠念佛? 初学佛,要用念珠念佛,那么建议您用一百零八颗的念珠,方便计数。如果是材质的选择上,能够用菩提珠,那是最好的。因为在所有的材质中,菩提…
810.南无一切法常满王佛
「南无一切法常满王佛」真如法性,圆即法王 一切法者,金刚经云:一切法皆是佛法,含世间法及出世间法。 常满者,常为常乐我净的「常」,是恒常之意。「满」者,圆满、圆…
811.【打禅七】与【打佛七】的异同
“打七”是佛教主要修行方式之一。“七”指时间,以“七天”为一周期,也有延长七个“七天”,共四十九天,也有延长至十个七天,共七十天。一个“打”字形象地点出了这非比平时的有严格规章约束的集中修行。“打七…
812.阿赖耶识浅说
一、阿赖耶定义 梵语阿赖耶,华译为“藏”,有能藏、所藏、我爱执藏三义。 1、能藏:谓此识能含藏染、净、善、恶、无记三性诸法种子,如仓库能收纳稻麦等五谷种子。 2、所藏:此识为前七现行识之所熏,熏成习…
813.什么是明心见性?
简单来讲,明心是发现自己本有的真心;见性是见到自己本来的真性。明本心,见不生不灭的本性,乃悟道之境界。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现在很多人把“明心见性”轻易挂到嘴边,好像是很简单的事情。在这里提醒大家,没…
814.南无拘留孙佛
拘留孙是佛名号,又号惧留孙佛。是过去七佛中的第四尊佛,也是我们现在贤劫干佛中的第一尊佛,又译为迦鸠留佛、鸠留秦佛、拘楼秦佛,意译为领持、灭累、所应断已断、成就美…
815.什么是不空索观音?
不空索观音(梵名Amogha-Pass),全称为不空索观世音菩萨,又称不空王观世音菩萨萨、不空广大明王观世音菩萨、不空悉地王观世音菩萨、不空索菩萨。 依《不空索神变真言经》所传,在过去第九十一劫中,…
816.什么是手印?
不同的佛像与意涵,也展现出不同的手势。因此,手势就是佛菩萨的另一种表情与语言。 手印(梵名mudra,藏名Phyag-rgya),也称印契,现常指密教在修法时,行者双手与手指所结的各种姿势。音译作母…
817.摩利支天菩萨十二妙德
1、感应迅速:加持最快。诚心而念,少则一天、两天,多则一周,必然有验。 2、消灾第一,普赐益利:菩萨发愿遣除一切怨敌魔众的危害,对这个灾劫年代的众生特别有帮助,…
818.南无普明佛
普者,周遍之意。 明者,朗彻之意,是相状之明。 常人不明,故有颠倒。诸佛「无无明」,故「普明」也。 故行人皈依(归投依靠)「普明佛」,将破尽无明,速成正觉。 南…
819.法相宗是如何创立起来的?
法相宗,因剖析一切事物(法)的相对真实(相)和绝对真实(性)而得名,又因强调不许有心外独之境,亦称唯识宗。该宗派是由唐朝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创立,因其常住大慈恩寺,…
820.宝镜有何象征意义?
镜(梵名Darpana),为鉴照面容之具。又称悬镜、坛镜、宝镜。《陀罗尼集经》卷三将其列为二十一种供养具之一,同经卷十二亦载其为严饰道场之具。或以镜面镌刻佛像,悬挂于佛前供养之。 而镜亦为比丘生活用…
首页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找到约983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