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佛教知识 / 列表
佛教网
🌎
BaiFoDian
📁
佛教知识
📄
列表
721.四正勤和四如意足
四正勤以精进为体 上午讲的是“四念处”,四念处其实是很难讲的。四念处虽然只有“身、受、心、法”四个字,只有“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句话,但是这四句话有一大本书,这四句话是佛教修行…
722.数字代表次第,并有计数的功能
在佛教经典中,有以法数为核心,再加以解说法数的意义者,例如《增一阿含经》、《本事经》、《法集名数经》等皆是。 另外,明代一如、圆静等高僧先后将经典中有关法数的名相收录,归纳成书,而有《三藏法数》、《…
723. 除了住持,寺院里还有哪些“管事”的?
佛教寺院的管理,尤其是大丛林,都有着一整套严格的制度,除清规戒律、宗教法务、佛教仪规外,寺院的内部行政管理机构,组织形式、人事制度,职责分工上大致也有一套严密的制度。 在唐代的《百丈清规》中,对寺院…
724.什么是五蕴?
五蕴概说 早期佛教以说明人生现象为重点,而要说明人生,就必须涉及人或人的身心现象为何物的问题。佛教对这个问题所给出的答案就是五蕴理论。也就是说,五蕴实际上是佛教关于人体和其身心现象都是由哪些要素构成…
725.药师灌顶真言的功德
「药师灌顶真言」出自《药师琉璃光本愿功德经》。释迦牟尼佛告诉文殊师利说「时彼世尊入三摩地,名曰除灭一切众生苦恼。」「药师灌顶真言」是佛陀在定中讲的,也就说进入的…
726.结界洒净的方法
一讲到结界啊大家就非常熟悉了,一般说的洒净。很多佛弟子不知道我们念大悲咒干什么?但是都知道师父手上驮着个杯子,拿着个柳枝:“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就这么洒啊。所以很多居士不知道在干什么,一遇到自…
727.戒法、戒体、戒行与戒相
戒法 戒法者,佛为优婆塞优婆夷所制之五戒八戒,式叉摩那之六法戒,沙弥、沙弥尼之十戒,比丘之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之三百四十八戒,出家五众菩萨之十重四十八轻戒,在家二众菩萨之六重二十八轻戒,及一百八十四种…
728.「十方佛」是哪十尊佛
十方,梵语 dasa disah,巴利语 dasa disā。为四方、四维、上下之总称。即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佛教主张十方有无数世界及淨土,称为十方世界、十方法界、十方…
729.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
十信位 所谓十信,又叫做十信心,就是:(一)信心,(二)念心,(三)精进心,(四)慧心,(五)定心,(六)不退心,(七)回向心,(八)护法心,(九)戒心,(十)愿心。 在此十个阶位的渐次进升之中,调…
730.什么是绮语?绮语果报是什么?
《资持》云:“言绮语者。古德释云。如是锦绮交错成文。或云绮侧唔,言乖道理故名绮侧。亦名无义语。” 绮语,按古德解释,就像世间的锦绮,就是织得很庄严的丝织品。“锦”就是丝织品。“锦绮交错成文”,文就是…
731.南无金刚不坏佛
南无金刚不坏佛 随境而转,真如不变 南无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金刚不坏佛;又名能催破金刚藏如来。 ※金刚者,其威利能破一切,而不为任何物所破者。在法上,指「…
732.斋供是什么?古代佛门斋供礼仪
在古代禅林中有形式多样的斋供礼仪。这些斋供有供养诸佛菩萨和祖师大德,以表达恭敬供养的;也有祭奠亡僧,寄托哀思之情的;还有布施孤魂野鬼,以使众生离苦得乐的。这些斋供主要有罗汉供、传供、上供、斋僧、茶汤…
733.星云大师
释星云,出生于1927年8月19日,俗名李国深,法号悟彻,其信徒常称之为星云大师。江苏扬州(江都)人,十二岁于南京栖霞寺礼志开上人出家,是临济宗第48代传人。1…
734.佛经开示人类的起源来源于光音天与遍净天
本文是两部佛经开示人类在劫初时候产生的两种根源,我们摘录翻译出来供大家学习了解一下即可: 比丘当知。或有是时。水灭地复还生。是时。地上自然有地肥。极为香美。胜于甘露。欲知彼地肥气味。犹如甜蒲桃酒。比…
735.何谓一心不乱
“一心”这个词在中文中本来就常被使用,像说万众一心、上下一心以及团结一心,都是在说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共同的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如果说是各怀一心呢?那就各自怀着不同的想法,不能够同心齐心,那就会…
736.怎样理解“无常”?
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所以任何现象,它的性质是无常的,表现为刹那刹那生灭的。这就是十一义中‘性无常义’和‘刹那灭义’。佛经中说:‘诸行无常,是生灭…
737.十念处
菩萨所时常观念的十种境界,即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境界念处、阿兰若念处、都邑念处、名闻利养念处、如来学问念处、断诸烦恼念处。 佛学术语,名数,菩萨于十种法常自观察,谓之十念处。一身念处,观…
738.为什么法无定法?佛陀为什么要讲法无定法?
为什么「法无定法」呢? 因为我们佛家,经常喜欢拿水做比喻,为什么佛家喜欢拿水做比喻呢?因为水是一个非常好的譬喻,因为它实际上能反映我们的人心。水有不同的形态,水在常温下,它是水;水彙集而成,成为河流…
739.如何理解福德与功德之间的差别?
关于「福德」与「功德」的区别,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一直在讨论,有人觉得这是「有为法」与「无为法」的区别,有人觉得这是「著相修福」与「离相修福」的区别。如果我们再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功德」与「福德」的区…
740.什么是因果?因果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因果?因果是什么意思? 所谓因果,因是能造作、产生一定后果的原因,果就是由一定原因产生的结果。由佛教的缘起论产生了因果理论,因果理论是佛教轮回解脱理论的基础,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对因果理论产生了不…
首页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找到约983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