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佛殿
/
佛教知识
/
列表
🌎
BaiFoDian
📁
佛教知识
📄
列表
681.
五百罗汉:017 那延罗目尊者
五百罗汉第十七尊 那延罗目尊者为过去世佛,早于佛陀之前出世,弘传教法。涅盘后有住持大塔。 据《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十七载,佛陀曾对弟子们说:那延罗目等过…
682.
五百罗汉:016 那提迦叶尊者
那提迦叶尊者,五百罗汉第拾陆尊,为三迦叶之一。迦叶,意译饮光,因其通身光炎,能映余光,使不现,故名饮光;那提为河名,尊者在河边生,故以为名。 那提迦叶,又作难提…
683.
五百罗汉:015 佛陀密多尊者
五百罗汉第十五尊 佛陀密多,古印度提伽国人,姓毗舍罗。著名禅师,为西天二十八祖中之第九祖。佛陀密多,又作伏驮蜜多、佛陀蜜多罗、佛陀蜜,意译觉亲。此尊与第048尊…
684.
五百罗汉:014 优楼频螺尊者
五百罗汉第十四尊 梵语“摩诃”意为“大”,故又称为大迦叶。为三迦叶之一。尊者善行头陀,热心供养僧伽,被称为“头陀第一”。“供养第一”。 尊者生于古印度摩揭陀国王…
685.
五百罗汉:013 法界四乐尊者
五百罗汉第十三尊 法界四乐尊者即天台慧思(515--577) ,南北朝时代之高僧。武津(河南上蔡)人,俗姓李。世称南岳尊者、思大和尚、思禅师。为我国天台宗第二代…
686.
五百罗汉:012 婆苏槃豆尊者
五百罗汉第十二尊 婆苏槃豆尊者,俗称世亲菩萨。古印度罗阅城人,姓毗舍。旧译作天亲,乃世人亲近供养之意。为无著菩萨之同母弟,被禅宗尊为西天二十八祖之第二十一祖。 …
687.
五百罗汉:011 迦那行那尊者
五百罗汉第十一尊 佛教戒律规定,僧众必须着僧衣,免冠露顶。据《舍利弗问经》载:尊者为比丘时,曾外出化缘,行至一个名叫大林的村落时气候突变,酷寒无比,耐寒的鸟兽悉…
688.
五百罗汉:010 因陀得慧尊者
五百罗汉第十尊 为忉利天(三十三天)之主,居于须弥山顶忉利天之善见城,率领四天王等众,故称天主、帝(帝释)、释迦天王、释迦因陀罗。因陀罗原为婆罗门教、印度教之神…
689.
五百罗汉:009 憍梵钵提尊者
五百罗汉第九尊 憍梵钵提尊者,又称作憍梵波提、迦梵波提、牛迹比丘、笈房钵底、迦为拨帝、迦傍簸帝、迦为拨抵、憍恒钵、房钵底,意译为牛迹。牛司、牛主、牛王、牛呞、牛…
690.
五百罗汉:008 施幢无垢尊者
五百罗汉第八尊 栴檀藏王又译作罽腻迦王、栴檀罽呢吒、罽腻迦王、坛罽腻吒王、割尼尸割王等。他原来是月氏国的国王,后来因为兴教护法有功,被列为第七位罗汉。栴檀就是檀…
691.
五百罗汉:007 栴檀藏王尊者
五百罗汉第七尊 栴檀藏王又译作罽腻迦王、栴檀罽呢吒、罽腻迦王、坛罽腻吒王、割尼尸割王等。他原来是月氏国的国王,后来因为兴教护法有功,被列为第七位罗汉。栴檀就是檀…
692.
五百罗汉:006 闻声得果尊者
五百罗汉第六尊 闻声得果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闻,谓可听;声,为五尘之一耳根所对之境;据《持地论》说:“从他闻声而通达,故名声闻,”《大乘义章》卷十七则谓“…
693.
五百罗汉:005 迦留陀夷尊者
五百罗汉第五尊 据《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七、《四分律》卷十四等载,迦留陀夷其身极黑,尝夜行乞食,时天黑暗,乞至他家,他家妇人正怀身孕,于闪电中乍见之,谓鬼神来,乃…
694.
五百罗汉:004 须跋陀罗尊者
五百罗汉第四尊 据《大唐西域记》卷六等载,须跋陀罗尊者原为古印度拘尸那城的一名外道婆罗门,但聪慧多智,根机敏利,修习已得五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
695.
五百罗汉:003 有贤无垢尊者
五百罗汉第三尊 有贤无垢即无垢威德菩萨,位居普贤菩萨和文殊菩萨之下,然而又具普贤、文殊二菩萨的慈悲与功德。 佛祖曾经告诫诸位菩萨,尘世充满了污垢与罪恶,如同一场…
696.
五百罗汉:002 阿泥楼尊者
五百罗汉第二尊,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据《佛本行集经》卷五十八、《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阿那律品》、《大智度论》卷十一等载,尊者与阿难、难陀、优婆离等于佛陀成道…
697.
五百罗汉:001 阿若憍陈如尊者
五百罗汉第一尊 阿若,意为了解,或译初知、已知、了教、了本际、知本际、无智;憍陈如,为其姓,意为族者。 尊者最初乃是佛陀为太子时的五位侍从之一。太子出家求道之时…
698.
病苦其实有三类病,如何去消病苦?
佛说人有八苦,即为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而病苦其实有三类病,如何去消病苦啊? 第一种是四大不调的病 如果你饮食不调,受了风寒感冒了,这样的病你就不要求念…
699.
佛经中为什么喜欢用七?佛教中七的含义
修佛皆用七之数。 为什么佛经之中注重用“七”这个数?佛经中讲“七”应该是娑婆世界的一种因缘。很多事情都是“七”为一个变化,比如胎儿七日一增,胎儿刚入胎的时候七天一个变化,七七四十九天就长成一个人形,…
700.
佛经中的“尔时”原来有这几个含义
“尔时”是当尔之时,有五种的讲法。 第一种的尔时,就是欲说时、正说时、已说时。 欲说,愿意说法的时候,也就是想要说的时候。正说,正当这个时候,想要说孝顺父母这个法。已说,这个当尔之时,佛已经说完了孝…
首页
上一页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
找到约983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