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1.求人之短也是病
“求失之者,麟角圣上有失可取。求德之者,断善者身有德可录。世间无有凡而无失,谈人之短,短在己身。麟角失者,舍大悲故。断善德者,有佛性故。故须舍失,唯求赞德,此是菩萨所应作也。”
这段引文的大意是说,…
782.如何轻松地受持菩萨戒
学佛的目的就是要得大自在,佛教的经律论就是教我们如何得大自在的方法。我们常常因为对佛法缺乏正确的理解,特别是在学习佛教戒律上,容易被“戒条的文字”所束缚,而产生种种烦恼,甚至对戒律产生误解,以前不受…
783.菩萨戒的传授方式是什么
菩萨戒的传授方式有三种:上品从佛受持,即佛陀在世,得佛亲自授与菩萨戒;中品从佛弟子受持,即佛灭度后,于千里内礼请善知识教授与菩萨戒;下品从佛像前自誓受,即佛灭度后,千里内亦无法师,则在佛像前自誓受。…
784.大乘菩萨戒以何为体
大乘菩萨戒以发菩提心为体。《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皆属魔业。持戒也不例外,若发不起菩提心,就算我们能严持戒律,所持之戒也不过是世俗的戒律。
弘一大师云:“五戒、八戒,当分属于小乘;然欲秉…
785.别戒与通戒有何区别
“别戒”即佛门七众弟子各别受持的戒律。七众弟子分别为:居士男、居士女、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译为学法女)、比丘、比丘尼。每一众皆有各自受持的戒律,比如居士男、居士女受持五戒、八关斋戒;沙弥、沙弥尼…
786.“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的法师是指谁
《梵网经菩萨戒》云:“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请问法师是指谁?
法师不单单指现前传戒的和尚,或说戒的法师,从根本义上来讲,“法师”指“释迦牟尼佛”,唯有释迦牟尼佛才能堪称大法师。佛法是讲传承的,代代…
787.夏天到了,可否穿拖鞋、短裤、背心等去寺院礼佛
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寺院是三宝所在之处,在家居士是三宝的弟子,来到寺院,多是想从佛法中得到利益。印祖告诉我们:欲得佛法利益,须从恭敬中求,一份恭敬得一分功德,十分恭敬得十分功德。
因此,在家居士…
788.布施要有智慧
问:师父讲经告诉我们要布施得乾乾净净,于是有人就把全部或者部分储蓄都布施,请问这样做对吗?
答:我们真正要学菩萨布施,一定要深入地研究佛法的理论,才能够做得到。绝对不是说,菩萨这样做,我们也照着这样…
789.佛教的命运观
很多人推究世界的本源,找不到答案,于是就认为有个超自然的神灵在起着支撑与主宰作用,于是顶礼膜拜,认为命运完全不在自己手中。遇到些问题就自甘认输,以为命该如此,这是悲观主义的思想。还有些人,自认为这世…
790.豪贵学道难,英雄到老皆归佛
所谓“豪贵学道难”:意思是,富贵的人,他不关注无常,不会为生活所困,会整天陶醉在娱乐之中,觉得很快乐,人生少烦恼;整天变着花样去乐、去折腾,很难去修道。
基督教的《圣经》说:富人上天堂,比骆驼穿过针…
791.不说是非难
在日常生活中,有两种表达彼此感受的方式,那就是「声」与「色」。「声」是指言语声音,「色」是表现于外的举动形态。言行举止能让人起欢喜心,表示这个人的修养好;相反的,若让人不高兴,则表示这个人的修养还不…
792.寺院拜忏时可否以世间曲调来礼拜
不可以。佛陀在《佛本行集经》中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佛弟子切不可用世俗曲调来礼佛。经中记载着这么一则故事,在佛陀时期,有比丘以世间曲调唱诵经文,世间之人听后,群起嘲讽道:“出家之人也如我们世俗人一样,…
793.佛教如何看待化妆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关键看发心。如果化妆的目的不是为了取悦他人、博人眼球,而是为了庄严自身形象,以示对他人尊重,这种情况下,适当地化妆是佛教所允许的。
佛教讲究中道,并不排斥美,当我们走进寺院,看…
794.受菩萨戒后,犯戒是否会“罪加一等”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罪加一等”是世间的讲法,佛法里从来就没有这种说法。佛菩萨处处慈悲众生,希望众生都能早日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怎么可能加罪于众生?我们受持了菩萨戒后,得到了清净的戒体,当面对种种境…
795.如何获得福德?喜施获福是什么意思
《佛说四十二章经》之第十章:喜施获福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所谓喜施获福,什么意思?…
796.奉献自己,就是成就自己
佛在过去世出游的时候看到一只瘦骨嶙峋的雌虎。由于太饥饿,雌虎似乎正要吞食小虎。佛生起慈悲,用自己的身体喂虎,但老虎已经饥饿到咬不动了,于是,佛爬到高山上去,纵身一跃,摔出一滩血水。老虎饮下佛陀的血水…
797.离苦得乐的秘诀
你是否曾有这样的感受:放肆抽烟和喝酒的时候感觉很快乐,沉浸于打游戏,看电视时感觉很快乐,仿佛人生得到了解脱。但是,享受了这些快乐过后,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自我否定和负面情绪。那是因为我们耽著这些坏习气…
798.别人遗落的念珠可以捡吗
在外面遇见别人丢弃的佛珠,如果是在寺院里面,应该交给常住处理。如果是在寺院外面,就属于无主物,我们可以捡,而且应该要捡。因为佛珠是一种法器,代表着佛菩萨。如果任由它在地上任人践踏,或是在肮脏的地方,…
799.为什么要右绕佛塔
右绕是指以佛塔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行走。
右绕是印度民间习俗,印度以右为尊,右绕代表着对诸佛菩萨由心而发的恭敬与赞叹。
所以从佛教传入中国开始就一直是右绕。
同样,转经筒,绕佛像,绕大殿或者绕整座寺…
800.学佛后越来越淡漠是什么状态
问:学佛过程中有一个困惑,会发现有的人越来越淡漠,对什么事情都不在意,这是如莲花不著水的状态吗?
答:这是一个很糟糕的状态。因为对什么都不在意,这不是在修出离心,而是在修木头心。菩提心发起来的时候,…
© 2018-2024 百佛殿佛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