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BaiFoDian
📁
学佛释疑
📄
列表
721.
为什么说《盂兰盆经》是佛门的《孝经》?
一、殊胜地位 古典戏剧“目连救母”的故事原型即源于此经,依本经之说,自梁武帝后所行之盂兰盆节或盂兰盆会,已普遍流行于我国民间,而有益于民间之孝行,故该经堪称佛门之另一大孝经。该经虽只有全一卷八百字,…
722.
为在家弟子略说三归五戒十善义
悲哉众生!从无始来,轮回六道,流转四生,无救无归,无依无托,若失父之孤子,犹丧家之穷人,总由烦恼恶业,感斯生死苦果,盲无慧目,不能自出。大觉世尊愍而哀之,示生世间,为其说法,令受三归,为翻邪归正之本…
723.
如何能做到制心一处
制心一处是果。我们现在是制心千万处,先缩减成制心百千处,再制心百十处,再缩减到制心三两处……这是一个过程。 这是一个过程不要着急,安下心来,最重要的是接受,信受因果才会坦然接受。我们不要总羡慕漂亮的…
724.
如何看待僧俗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要讲今天的僧俗关系呢?因为我觉得,今天的僧俗关系不太好处。不要以为今天当和尚容易,挺难的!我读书的时候也跟你们一样,戴个眼镜。有一次上街买书,旁边人看着我,说:“哎呀,和尚还戴眼镜。”我就问他…
725.
驭心的六种法门
有时候,常听到有人埋怨,怪别人不肯听自己的话,其实,最不听话的是我们自己。我们的心,今天要求这样,明天希望那样,总是翻来覆去,心猿意马。你能把自己的心好好的驾驭、掌握吗?在此提供「驭心」的六种法门:…
726.
如何调心
琴弦要调,声音才能不急不缓、悦耳动听;煮菜要调,味道才能浓淡适中、味美可口;平时我们的心能够无二用,一心一意当然很好,但是它有时候心猿意马、犹疑不定,或是经常忐忑不安、昏昧不明,这个时候就要调了。调…
727.
学佛的正见
现在信佛、学佛的人很多,但是正知正见的人很少。假如没有正见,就好比目标看错了,方法用错了,一旦见解错误,就是信佛、学佛,还是很难得到利益。学佛的正见有四点: 第一、正见因缘果报: 世间上,你可以什么…
728.
居家、仪容、修行不净的原因
衣著虽旧,洗得乾净,穿起来仍令人舒坦自然;房舍虽老,窗明几净,住起来仍让人心旷神怡。女孩子,虽无闭月羞花之貌,将自己打理得整齐,仍可落落大方;家居,虽敝衣茅庐,无湖光山色,只要净洁,仍会让人犹处人间…
729.
如何去除无明
无明是指内在贪瞋痴的精神作用,它会障蔽我们的清净本性,让我们对世间事物不明白,而产生种种分别、计较、不安的烦恼。《杂阿含经》说:「贪欲永尽,瞋恚永尽,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去除一分无明,就能除去…
730.
念咒一定要念准音才有效吗
有人说,我们在念咒的时候读音很重要,音念得准就灵验。这听起来非常有道理,但真的是这样吗?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 咒语是不是音念准了才灵? 第一,“南无阿弥陀佛”这个音是梵文翻译成中文的,…
731.
学佛修行,要不要放下手机?
网上有一句很火的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与你说话时,你却在低头玩手机”。 如今身处互联网时代,手机俨然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东西。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
732.
诵咒时妄想出来了怎么应对?
我们诵咒的时候,妄想出来了,脑海中的现象出来了,那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叫“翻种子”,也就是留在我们八识田中的这个业力。这个业力怎么消呢?它必须要显现之后才能消掉…
733.
业障消除的秘密
明白之后只有“因果”。所以面对“因果”的时候就要去超越。怎么样去超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要动心意识,不立知见,因果就超越了,业力就消了。 我讲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手机上短信要删除的时候,必须把这…
734.
药师佛和药王菩萨是谁?两者有什么关系?
药师佛是谁? 药师佛,梵名Bhaisajyaguru,音译作鞞杀社窭噜。一般称为药师如来、药师佛、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或药师琉璃光如来,又译为药师琉璃光王佛,简称琉璃光佛、消灾延寿药师佛,为…
735.
卧室里能打坐吗
请问打坐有地方的限制吗?譬如卧室能不能? 答:打坐的地方并没有方位限制,最好是在通风良好,清幽的地方。若因为空间限制需要在卧室,就尽量不要在床上,因为床为睡觉的地方有睡觉的气息并不好,加上若是弹簧床…
736.
出家出什么
如何才能培养解脱能力?应当从出离心开始。 其实,出家就是出离心的重要实践方式。当我们选择出家作为人生道路时,尽管对佛法的认识角度不同,体会程度不同,但多少总会有些出离心。而这种出离心和任何心行一样,…
737.
佛教的闭关
闭关,又称掩关,这个名词和风气在印度没有,中国也是到元朝之后,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这种修行方式的记载。闭关可能渊源于西藏佛教的长期洞窟修炼,当喇嘛随着蒙古王朝到了中国内地,闭关方式也日渐风行。《禅林…
738.
为什么说福报轻薄之人不能委以重任
道家讲“厚德载物”,指道德高尚者方能承担重大事务。从佛家层面看,“德”指一个人的福报,“物”指与其福报相对应的财物、权位、名声等。福报的多寡跟一个人付出、品行与心量是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一个人付出越多…
739.
并不是只有念佛的功德才能回向西方
“举凡礼拜读诵,大乘经典,及作一切于事于人有益之事,悉皆以此回向西方。不可唯以念佛回向西方,其余功德另去回向世间福报,则念不归一,便难往生”。 这个意思是这样,一些大德说了这么一句话,一念之善,皆可…
740.
如何回向才能让所修功德无量
我们在修行过程中,每天都少不了回向,圆满的回向须要具足回因向果,回自向他,回事向理,才算功德圆满。 “回因向果”代表回向的深度。有些人回向时,只希望得到现世的健康长寿,来世相好庄严,或求自己出离轮回…
首页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下一页
找到约1793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