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佛教网
🌎
BaiFoDian
📁
学佛释疑
📄
列表
481.如何做到“念佛一声福增无量”?
最近,有一些经常念佛也听经闻法的一些人,他们在听经闻法过程里,听到了佛经上的一句对念佛法门赞叹的话语,就是“念佛一声福增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 这句话听到了之后,一个个都高兴地不得了。兴没多久呢…
482.教理智断行位因果
△藕益大师著作《法华会义》的时候,他曾经把每一个修学的位次,或者世间的万法在修学道理上都冠以八个字,叫教、理、智、断、行、位、因、果。 △你想懂得修学次第,你必须每一个阶段有它的教,就是圣言量,佛所…
483.打坐时遇到业病 一定要牢记9个字
参禅确实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法门,历代有不少祖师大德,都是从这个法门入手来了明大事的。当然,这个法门虽然殊胜,但我们每个人要真正由此而开悟,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宋代有一位五祖法演禅师,他是一位很了不…
484.如何看待戒律
一、住持佛法,律为共学 佛法大要为戒定慧三学,对应的是经律论三藏,三藏所诠释的是三学。 古时称三藏法师,即是通经、通律、通论者之尊称,或称经师、论师、律师。通经亦通律论,通律迹通经论,通论亦通经律。…
485.如何念佛
『南无阿弥陀佛』你这句佛号从哪里来?从心而起,从我内心冉冉而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六个字甚至你看得很清楚,第一个“南-无-阿-弥-陀-佛”。有一个字看不清楚,你打妄想,有一句看不清楚,你打妄想。竖…
486.佛法与报恩
报恩,就是要求我们对任何人、任何事都要有感恩思想。佛教的教义精神和实践内容都非常强调这一思想。我们的早晚课诵,乃至每一堂佛事结束的时候,都有报恩的内容,我们时时提醒自己,不忘众生恩,不忘三宝恩。 报…
487.佛门为何又叫“空门”,道门为何又叫“玄门”,空和玄到底何意
我们知道佛门被称为“空门”,空也是佛家所追求的一个境界,那么什么是佛家的空呢?此外,作为我国另外一个重要的宗教,道教之门又被称为什么门呢?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下这个问题。 在寺院的大雄宝殿门前都有四扇门…
488.什么情况下随缘?什么情况下不能随缘?
问:经常遇到有的学佛人,一张口就说一切随缘。话没错,问题是在什么情况之下随缘?什么情况之下不能随缘?有人贪瞋痴很重的,这是不是也能随缘? 答:不错,你提的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
489.学佛之人不可离开三宝 缺一不可
三宝是佛、法、僧的总称,缺一不可。 三宝就像三条腿的香炉一样,缺一个就不会平衡,所以三宝必须圆满具足。 “佛”,是梵语“佛陀耶(buddha)”的简称,指证悟宇宙真理的觉者。这种证悟叫自觉、觉他、觉…
490.布施有四个层次
凡是良善者,无不希望给别人一些帮助,给别人一点施舍。但是布施也有原则,不能随便的施舍,否则会产生反效果,或是增加别人的困扰,或是引起他人的反感。在《增一阿含经》里即说,不可以对无法生起信仰的人布施佛…
491.佛教花鼓怎么敲?
这个花鼓那就费力咯。我们佛教对这个鼓有句话形容-----叫“智慧鼓”,要花一定时间去练。因为花鼓一般在什么地方用呢?我们集众的鼓都不属于花鼓,一般花鼓在佛事时,…
492.业障很重,但不妨碍往生
比如你的命运要生绝症,生命要终结,那你忽然在这个时候,你发出了殷重的忏悔之心,原来得病可能就是杀生吃肉太多了,烦恼太重了,你忽然就生了一念的慈悲心,我再也不吃肉了,我吃素了,然后就开始念佛,往往这个…
493.为什么说《地藏经》也是一部孝经
弘一法师说:《地藏本愿经》中,备陈地藏菩萨宿世孝母之因缘,故古德称《地藏经》为『佛门之孝经』,良有以也。凡我同仁,常应读诵《地藏本院经》,以副《观经》(《观无量寿佛经》)孝养之旨,并依教力行,特崇孝…
494.「一心不乱」应该怎么解释
那么这里我们来看看“一心不乱”这四个字,这个众多的解释非常多,一心不乱,怎么谈?“一心”和“不乱”它的表述的是是样的一种情况,“一心”是从正面表述;“不乱”是从反而来表述。那一般又分为事一心不乱;理…
495.人跟世间息息相关
所有众生都因为父母而有生命,但父母有很多种:有生我们的、养育我们的、帮助我们的。各位出生之后,所有吃的、穿的,都来自众生的辛苦,所以众生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再说,如果没有树木就没有空气,人类无法生存…
496.“放下”不是放弃,“随缘”不是随便!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说起“随缘”两个字。 随缘两个字,是很多人的口头禅。尤其是遇到困难,无法做好某件事情,不想管或管不了之时,脱口而出说:“随缘吧!” 其实,随缘并不容易做到,要有真智慧的人,才能办得…
497.你不发愿的话,修行就会进进退退
问:请问一下:师父提到第七意识对过去没有兴趣,对未来没有兴趣,只对现在发生的事情有执取。但是师父也提到说,对治第七意识,发愿是一个很有力量的方式。但是发愿成佛或是求生净土,它是一个寄托在未来的思考方…
498.依报随着正报转
△佛教讲依报随着正报转。 △外在的都叫依报,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内心叫正报。每个人都有正报,都有依报。正报、依报合在一起才是我们的果报,就人有人的果报,鬼有鬼的果报,天有天的果报。那每一个众生都有它的…
499.恶知识都有哪一些?
这个「恶知识」再解释一下子。在其他的经论上讲,恶知识有四种。什么叫恶知识呢?“内有怨心”,他内里头呢,根本就没有平静,有怨恨心,外现是个知识样子,也是一个有知识的样子。这是一类的,叫恶知识。 还有一…
500.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做得主。…
首页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找到约1793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