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BaiFoDian
📁
学佛释疑
📄
列表
561.
佛教里面“爱”的特殊定义
南传《法句经》说:“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在佛教里面,“爱”这个词有特殊的定义。唯识法相里面说,爱以染污为性。也就是说,世间的一切感情,无论用什么漂亮的话去包装,它其实…
562.
佛陀教我们如何爱国
不作国贼 《梵网经》中说:“佛子不得为利养恶心故,通国使命、军阵合会,兴师相伐、杀无量众生。而菩萨不得入军中往来,况故作国贼。”意思是说,作为佛教徒不得为了名闻利养,有通敌叛国、卖国的行为,不作卖国…
563.
正确理解“皈依”
对于求受皈依者而言,佛跟我们讲,应该要懂得住持三宝和理体三宝。住持三宝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佛、法、僧三宝,这是弘扬理体三宝的。那理体三宝又在哪里?人人有份,个个不无。 有了皈依的心,对你来说就没有地狱…
564.
如何是念佛止观
念佛止观就是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名号。 何为“止”?就是遮止一切境界之相。当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就会系心一处,而不会去攀缘五欲六尘。 这句佛号念得清楚,听得清楚,想得清楚,孤明历历,就是在…
565.
消业障最快最好的方法
首先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久学者,我们都是业障深重的。业障深重的凡夫怎么办呢?那么千经万论共指,往圣前贤做榜样的告诉我们,法界当中,光中极尊,佛中之王,阿弥陀佛是我们,不仅是人道的凡夫,乃至是九法界众生的…
566.
开悟的因缘
讲到“人法双亡”这个地方,我又想起来一个公案。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常常有人请斋──请佛去吃饭,供养佛。佛吃完了饭,就给斋主说法。那么斋主(就是请佛吃饭、供养斋饭的这个主人)要向佛叩头顶礼,然后请…
567.
莲池大师劝素文七不杀
世间人把杀生吃肉的行为,都看作是理所当然。于是放心恣意地杀生,普广地聚积罪恶的怨业,互相沿习以成俗规,而从不去反省觉悟。古人曾经有人说:杀生吃肉这种残酷的行为,实在让人痛哭流涕而深深叹息。从凡夫世俗…
568.
佛力最能改变人心
净土法门因为仰仗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力量,简单、容易,让所有人都可以回心,都可以来念佛,都可以从心中改变自我。刚强众生在阿弥陀佛无量光明的加持下,就会变得柔软。 1.佛光给人欢喜 阿弥陀佛有十二种光:…
569.
大安法师列举念佛六大利益
念佛号的种种利益,利益是很多了,因为阿弥陀佛大愿之王满足一切众生各各层次的愿望,无论世间的愿望,还是出世间的愿望,一切都能满足,尤其一个最大的满足就是成就往生一愿等于成就了所有的愿。 那么念佛法门不…
570.
文殊菩萨观想法
文殊既是诸佛的智慧化身,也是所有学者的殊胜本尊,故称为智慧本尊。在学佛的人当中,从古到今,没有一人不尊重他。 修佛虽是为了觉悟,但不能以自私的心态去希求觉悟,因…
571.
去寺庙随喜,随喜多少钱合适?
随喜是一种特别殊胜的积累资粮的方法。当看到他人闻思修法、修善积德时,如果能生起欢喜心,诚心诚意地随喜,双方得到的善根、功德、福德是完全一样的。 从前有个胜光王,迎请世尊及其眷属,供养一切受用。当时有…
572.
文殊菩萨是修何法门而成就的
文殊菩萨在众生面前主要代表法,同时也以善知识的形象来启发我们的菩提心,启发我们的大乘心,启发我们空性的般若正见,文殊菩萨其实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智慧身体。 当我们回光返照观察自心时,会发现心外一切…
573.
一切智就是般若智
中午的时候,遇到一位认识的居士,他的父亲我也见过,当时的身体相当不错,后来突然间故去了。是啊,所有的人都是路过的,只是一般人不愿意承认和接受,但是所有的人都必须面对:死就是生,生与死是同体,每个人都…
574.
纵发心修行,难下手做工夫
纵发心修行,难下手做工夫。有聪明看教,不过学些知见资谈柄,绝无实用。 所谓“纵发心修行,难下手做工夫”: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现实中,即使我们要发心,要去努力,要去修行,要去解脱,怎么样?非常艰难!怎么样…
575.
修行就是修改不恰当的行为
△我们修学佛法、修行,修就是修改,为什么要修改?有很多的行为不恰当。“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欲界天的欲望,都不会以伤害别人来满足自己的。所以欲界天看我们也没有好东西。 △所有的烦恼都来源于比较,…
576.
百佛名经和牛王经得财原理
我们诵经念咒都会产生福德,但福德不在现在,在来世,你取不出来,也无法取。那么多福德为什么不能提前取一点出来用用,因为福德跟现世的你没有关系。就像一个人因福德故下世将在一个有钱人家出生,但现在生无法取…
577.
为什么只靠佛号,就能把弥陀功德转到我的功德
此则与阿弥种种庄严作增上本质,带起众生自心种种庄严,全佛即生,全他即自,故曰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这个地方有人就问,说我是业障凡夫,弥陀是万德庄严,为什么我这个业障深重的心去接触这句佛号,就可以把弥陀…
578.
人格不成,佛格怎么能成呢
能为世间贤人善人,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只有按照佛陀开示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才能在佛法的修学上,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否则就不能真实做人,也绝不可能真诚学佛。人格不成,佛格怎么能成呢? 作为在家的佛弟…
579.
为什么佛教会具有保佑的功能呢?
问:我有一点不明白的地方想请教:不同的法师讲法都提到佛教是高深的科学,佛陀不是神,而是觉悟了的人,拥有着至高的智慧,是引导众生觉悟的导师。但是人们又经常说佛法无边,虔诚信佛会得到保佑,佛菩萨会救苦救…
580.
佛教教人向善,但可不只是教你做好人
很多对佛法还不甚了解的人认为:佛教只是教人向善的。甚至有人觉得:我做一个好人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学佛呢? 生活中,因为每个人的接触、了解不一,这些理解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无可非议。只是我们很多人都不清楚…
首页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找到约1793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