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如若能够孝养父母,善神自然会到家中
为人子女要常念父母之恩。世人常说百善孝为先,侍奉父母是人类高尚的品德。佛戒虽有万行,亦是以孝为宗。
在佛教里,子女对父母之孝,可以归纳为三种:赡养父母是小孝;为…
422.从生活中反省自己的心 从三皈五戒来好好地做
从我们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来反省自己的心:当我和他人在一起的时候,有没有一点傲慢心生起来?我做这件事情,有没有觉得我很了不起?自已的心念是最清楚的。慢慢把佛法的智慧用到生活当中,就会制止自己不好的行为…
423.珍惜这一生,让善根就在这里增!
大磬响起,开悟在即。看我们当下能不能息灭妄想分别之心。如果大磬一响,因为正在追顶念佛当中,说不上哪一天哪一次,我们会有所体悟。
古来祖师大德教我们做功夫,五台山有位老和尚,他的房间只有不到十平方米,…
424.凡事“往好处想” 才是一个有思想的智能人
人,是一个有思想的动物!古往今来,有的人在幻想,有的人在妄想,有的人在梦想,更有很多人有理想。
斗室之中,卧榻之上,本来无事,但人可以想出很多的事情来,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都在“想”的念头之中。…
425.心治则身治,心治则一切皆治
人性的弱点是非常的强大,人是很难管理的。因为自私是人性的弱点,当自私不能满足时,人就产生很多知见和很多烦恼。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习惯、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教育、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成长环境。用…
426.清福最难享
走出世间是清净,走入世间是红尘。红尘滚滚,这个世界上,都市中,都是红尘。人世间为什么叫做红尘呢?唐朝的首都在西安,交通工具是马车,北方的红土扬起来,半空看见是红颜色的灰尘,所以称为红尘滚滚。现在汽车…
427.儿女的命运,要靠他自己的福报和业力
印度的波斯王有一个女儿叫善光公主,聪明端庄,在皇宫里享受快乐。有一天国王跟她说:“你要知道,你现在享受的一切幸福和快乐,都是父王给你的。”公主不承认,回答说:“我是凭自己业力感召的福报,并不是父王给…
428.别把福报,提前挥霍完!
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而现在我们整个的行为就是变成了谋食。你念念谋食,但你命中没有,谋也谋不到啊;你命中没有,你大学毕业还照样下岗,找不到工作;你硕士研究生照样去卖肉,你没有这个福报,这是因果…
429.妄念就像夏天草原上的草
我在青海闭关的时侯,才开始打坐,平常觉不出妄念这么多,打坐到了三五天的时候,妄念纷飞,什么也都想起来了,然后去请示师父,师父说:哎,原来妄念也纷飞,只是你没观察念头而已。当你打坐观修的时候,你掌握了…
430.布施,举手之劳就可以做到
所以我们先要认识到,这样舍,对自己的人生是绝对不会吃亏的,得先有这样的认知。而后,我们才勉强愿意,那我试试看吧。布施,财布施,内就是愿意付出体力,去做些事情,而…
431.心的真相
修行,并不只是让环境更加舒适而已,一般人常会要求生活周遭的条件:房子宽敞、厕所干净、灯光明亮……。但却往往不知道要装饰自己的内在,点亮内心的智慧。
有一次孟子就讥笑众生:如果家里的羊走失了,人们会…
432.傲慢招苦
记得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和同学组团去参访广钦老和尚。在进去之前,有一位同学一心想要和广钦老和尚‘辩’。一进门,尚末开口,广钦老和尚就对他说:‘你不要说,先听我说,你想说什么我都知道,辩论不好!…
433.如何才是一个真正的大修行人呢?
不管他人说长说短,说是说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受益,什么是受益呢?他人发火了,不能把你的火引出来;他人的习气毛病,不能把你的烦恼引出来;他人讲你坏,你也讲他坏,你跟他一样,不管他怎样,你始终就是…
434.关怀别人,护他即是护自,三种护他之道
《阿含经》中有个公案,祖孙两人卖艺为生:爷爷顶着一根很高的竹竿,小孙女要在竹竿顶上做各种动作。那个时代,没有保险绳、也没有其他的防护措施,这种表演是很危险的。有一次,在表演之前,爷爷对孙女说:“表演…
435.人到中年不见起色,戒掉四件事,往后会越过越顺
古语有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按理来说,中年正是一个人如日中天之时,可是有很多中年人还没有站在高处,就已经难逃被边缘化的命运。明明有奋力拼搏的经历以及成熟的阅历,可到收获成果的年纪,人生却不见起…
436.佛法大海 信为能入智为能度
修学佛道,要由信心而立。信是诚实不疑,是成就一切功德的源泉。
第一,相信佛所说的真理,生起决定的信解,对世出世间因果深信不疑,不被邪知邪见所转;第二,深信三宝有真实清净的功德,对三宝深信好乐,认定三…
437.善教儿女是世间最大的功德
【原文】学佛之人,必须各尽其分。所谓尽分者,务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此八种事,一人皆备。上有父母,则是子职。下有儿女,则是父职。自己用人,则是主职。为人作事,则是仆职。余…
438.“一”虽是很小的数字,却涵盖了宇宙之理
佛教讲:“万法归一”“一念三千”;道教也说:“抱元守一”“形神合一”;儒教亦云:“执中贯一”。其他各个宗教也都提到“一”,可见“一”是万物的起源。如《华严经》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虽然是…
439.“如实知自心”是佛法与禅修的目标
坐禅的过程和我们人生的经历一样,二者具有共性。刚开始头绪、想法总是很多,慢慢地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直接,也越来越简单。刚开始坐禅,你要照顾的事情特别多,要照顾腿子痛,要照顾身体的坐姿,要照顾呼吸,要照…
440.不要把眼光总是放在别人的身上
不要把眼光总是放在别人的身上,而应该看住你自己的心,提起正念,这样才是修行,这样才能增长定力和智慧。
要顺其自然的提起正念,不要太过压抑,但也不要太过放逸,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地观照。经常警醒自已,不要…
© 2018-2024 百佛殿佛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