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心灵能量 / 文章列表
佛教网
🌎
BaiFoDian
📁
心灵能量
📄
列表
401.智慧是指引修行前进的眼睛
六度法门是以般若为首,般若好比眼睛一样地指引着其它五度前行的方向,当离开般若,其它的五度也就不能圆满,不圆满就不能称之为波罗蜜。波罗蜜就是功夫到家的意思,如果没有智慧在五度中,五度的行持就不能说是功…
402.一切事物皆是因缘和合而生
天眼比肉眼要高,慧眼比天眼又要高明多了。慧眼是断除见思烦恼,证得阿罗汉果的圣人就会具足慧眼。慧眼看到一切事物皆是因缘和合而生,皆是空相,宇宙万物的本体都是空相,…
403.关于“忍辱” 你不得不知的几个真相
1、“忍”是一种心境,忍不是纵容,是心里不起嗔怒,用慈悲心来忍辱。 2、“上马杀贼、下马学佛”从慈悲而非嗔恨的角度令恶性众生命断,也是慈悲的体现,虽是杀业,但内心出发点不一样,果报也不一样。 3、对…
404.一定要多培养福德,来承载你的地位
多欲为苦,就是讲我们对欲望越执着,就会越痛苦。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当我们的欲望大于我们的能力的时候,你这个时候也痛苦,苦不堪言。所以你这个人想做领导,结果你的能力只有普通人的能力,你整天在家里面痴人做…
405.动气伤身,起嗔恨心的后果
1、对凡夫和菩萨起嗔恨心的后果 如果你嗔恨的对象他表面是一个凡夫, 内在是一个菩萨(不是指修行高深的人,而是有慈悲心的普通人), 你对他起了一念的嗔恨心, 你就麻烦了, 你一千个大劫所修行的功德都被…
406.学佛要接地气,不要飘在空中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佛法?因为佛法能帮助我们打开智慧。然而,佛法不同于世间其他学问,它不是用来当学术研究,也不能只停留在知识层面,一定要运用到世间生活和工作中,这是很重要的。 有的人学了佛法的真理和智慧…
407.道不虚行,遇缘即应
道不虚行,遇缘即应。佛所说的法无有定法,不要把佛所告诉我们的看成是决定的,要依照自己的根基选择修持法门,是什么样的根性就学怎样的法。 也不要以为我们所行的道毫无效果,只是没有遇缘而已。过去讲“十年寒…
408.做一个有福之人
一、人我不比较: 人比人,气死人!人与人之间,经常互相比较:你比我有钱,他比我美貌。比来比去,人生那有快乐可言?有一首通俗诗偈:「你骑马马来我骑驴,看看眼前我不如;回头一见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余。」…
409.人生十二悟
一 悟:苦也罢,乐也罢,酸甜从来拌苦辣,笑口常开大丈夫,苦也哈哈,乐也哈哈。 二 悟:福也罢,祸也罢,福宏何惧灾难大,人生坎坷是阶梯,福悬当头,祸踩脚下。 三 悟:富也罢,穷也罢,幸福不靠金钱架,豪…
410.生气是慢性病的最主要的根源之一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把发怒说成“生气”,从小到大一直用这个名词。学了中医之后才晓得原来人一发怒,真的会在体内产生“气”,严格说来“生气”根本就是一个中医的名词。 不单是人会生气,多数的动物都…
411.把心打开,不要自己囚禁自己
四祖道信禅师还未悟道时,曾经向三组僧璨禅师请教。 道信虔诚地请求道:“我觉得人生太苦恼了,希望你给我指引一条解脱的道路。” 三组僧璨禅师笑道:“既然没有人捆绑着你,那你就是自由的,就已经解脱了,你何…
412.不要误解了佛菩萨的感应:有时候你感应不了,这是什么问题?
如果你不修行,你拜拜佛没有问题,可你真的想修行时,也听大德的开示,但就会出现问题,比如感应的问题。现在许多人在谈感应,许多书也记载感应,观音,地藏的比较多。求子,求事业,求病苦消除,很多。但你真的自…
413.好好听佛的话,能做到的尽量做到!
佛在世的时候领上比丘们去乞食,乞食不能超过七家。有时候乞到了,有时候甚至没有。没有乞到饮食,回来怎么办?那只有修行,打坐思惟:唉,真苦啊!今天乞不到,如果明天也乞不到呢?所以,正思惟很容易。 我们现…
414.真正的良药是心力
我们的色身是五蕴所成,是吃着五谷长大的。因此,疾病是人生过程中免不了的,有病就有苦,所以人人都会有病苦。 古德说:“比丘常带三分病,才能知苦发道心。”人在健康的时候,就忘记了疾病的痛苦,生病可以给我…
415.戒律是行者导师 善法是成佛正因
修行的路上,我们常常会说“遇到魔了”。佛经上讲的修行魔,并不是三头六臂,青面獠牙,吓死人的那些。《大般若经·魔事品》上说,佛有八万四千法门,对治八万四千种尘劳,与道业因缘上不调和、不相顺的就是魔。 …
416.生命虽然复杂,但人生需要简单
生命驰速,人生苦短。生命脆弱,无法负重太多。人生易逝,不可无端浪费! 禅门话头,为什么多这么问?“谁在念佛”,“坐禅者谁”,“父母未生前是何本来面目”。而且,有问无答!这启示我们,生命虽然复杂,但人…
417.鼓励与责备
‘以鼓励代替责备,以赞美代替呵斥。’这不但是教育上最好的方法,这也是做人处事最妙的高招。 人与人相处,产生磨擦的原因很多,但主要的是,因为责备太多,给予鼓励赞美太少,所以部属求去、朋友疏离,这是做人…
418.旅游的意义
现代社会的旅游风气兴盛,这是值得鼓励的好事。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可以增加对地理环境的了解,对历史文化的探索,对风景古迹的欣赏,对结伴参访的联谊等。 旅游,无异于户外教学,是增广见闻、启发…
419.我们每天都在想什么
一个人身体上最宝贵的,就是大脑。大脑会为我们每天思想,无论什么智慧、看法,都是从大脑的思想流露出来的。想天堂、想地狱,想成圣贤、想当小人,都在二六时中的一想。现在我们不妨问一下自己:我每天都在想什么…
420.不怕坏人猖狂 就怕好人沉默
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信仰者陷入了一个误区,什么样的误区? 慧思大师在讲解《法华经·安乐行品》中,有这样的说法:“若有菩萨行世俗忍,不治恶人,令其长恶败坏正法,此菩萨即是恶魔非菩萨也,亦复不得名声闻…
首页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找到约867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