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男欢女爱的十一个疑问
《法华经》中说:“诸苦所因,贪欲为本。”作为欲界众生,我们最难抛舍,也让我们最为痛苦的贪欲是什么呢?是男女间的情爱之欲。
古今中外的小说、诗歌中有众多对情爱的讴歌,俄罗斯诗歌史上的“太阳”普希金甚至…
322.如何正确地看待欲望
欲望,通常指驱使人想望、追求某种东西的内在动力。
以佛法的观点来看,欲望的性质可分为三种:即善、不善、无记(非善非恶)。善的欲望需要发扬;恶的欲望需要压抑;除此而外,还有非善非恶的欲望,如正常的生理…
323.改变别人的方法是改变自己
一切圆满都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你的生活美满了,工作顺利了,这就是你的成就。好好地工作,好好地生活,不要自私自利,把心胸打开,不要狭窄。佛法是圆融一切的。你真正能圆融一切的时候,你才有佛法。佛法是…
324.成佛前有两个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在成佛之前,要有一个可行性的方案和目标:先把今生的,乃至当下的一切处理圆满。
路上,有两个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一、提升心性
首先,要清晰自己已经选择了今生。
无论何人,何种角色,即然来到这个世界,便…
325.如何增加福报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福德因缘深厚,因为有时候增加财富,财富不一定是我们的,增加物质、财产有时反而是个累赘。唯有福报是真的,到哪里都享用不完。如何增加福报呢?
一、少贪多舍:舍就是一种布施、结缘,缘结得越…
326.人生“一字诀” 让你一生受用不尽
每个人在一生当中,总会遇到改变自己人生观的人事物,有的人因受到一句话的影响,而改变人生的方向,也有人是受到一个“字”的启示,而改变人生的抉择。
人生的“一字诀”是什么呢?有四点说明:
一、为人之德只…
327.出家因缘
从1949年5月8日入伍,到1960年1月正式退伍,这一段军旅生涯超过了法师少年和尚的年数,但在其心中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出家的和尚。在退伍后,圣严法师思考未来前途…
328.做人七品
生而为人不能没有“品”,没有“品”,生活就会与现实脱节,就会与良心相违背。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大都只重视所谓的民生必需品、健康补给品,甚至有各种的医疗备用品等等。其实,在人生的另一个精神层次上,尤其…
329.出家因缘
人生几十年只在瞬息之间,纠缠于蝇营小事中却忘了生命无常。其实,有时候生命很脆弱,脆弱到我们没有任何的准备去承受它的生死,所以在活着的每个瞬间,就要活出真正的自己…
330.别再委屈了,委屈也是负面的
如果一个人心里面所想、所念都是善意的,这个人的生活就充满温馨,感受到的是幸福。
你看我们会经常说我很烦,我很苦,肯定心里面在想负面东西。我没有想啊,我就是感觉很委屈!你看看吧,不打自招。委屈也是负面…
331.出家因由
梦参法师因梦出家,一生中有过几个重要的梦,第一个梦就是梦到出家,法师自述:“那时候我面临两条道,一个是跟着讲武堂的同学到南京报到,从北京到南京,进入黄埔军校。在…
332.把嫉妒化为一种力量
人都有嫉妒心,但是嫉妒是不一样的,假如我们的嫉妒心,当时改不了,这种习性改不了,你用嫉妒,把它化为一种力量,不要嫉妒我们的同参道友行善。还是那句话,真想嫉妒,嫉妒我们的释迦佛吧,他早成佛了,你去努力…
333.出家因缘
据家父说,我们家祖上世代信佛念佛,在佛法中也算有些渊源。一生奉佛念佛的祖母,临终时示现的病痛,却让当时对佛法教理不甚通达的父亲失去了信心。父亲认为,祖母一生勤于…
334.自律自范,打开通往幸福的道路
生活很丰富,时代也很丰富,我们生活当中,不管从社会上、互联网上看到很多的名人明星,很多的社会所谓成功人士,缺失了自我的规范,忘掉了自身的责任和道德操守,造成了更多的社会道德的滑坡和底线的冲击。
有句…
335.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
大家都知道生气不好,但你平时是否还是忍不住还是要生气?嗔恨心是一切毒的根本。嗔恨心一起,什么人情义理也不顾了,人格道德也不管了,再好、再爱的东西,都因为嗔恨的情绪,就任意捣碎、打坏,甚至伤害到他人及…
336.修持随喜,消除自己的嫉妒心
嫉妒和傲慢是很难发现的两种烦恼。就嫉妒而言,比如我们今天看到一位师兄去放生,他拥有良好的学修环境,不需操劳衣食住行,对师父有信心,闻思修也非常好。这时我们口中一定会说“随喜、赞叹”,但内心总是有点酸…
337.不因符合常识判断而轻信
“不因符合常识判断而轻信:不要以为某事正好符合个人的常识判断,就相信或接受,这样仅是基于个人思考倾向所做的粗略判断,我们太喜欢这样的判断方式,以致养成习惯。夸大吹嘘的哲学家大量使用这种方式,并认为这…
338.要以一颗感恩心来吃饭
吃饭虽然是一件平常之事,但真实的修行,也就体现在平常事之间。
带着贪心吃饭,增长贪的力量;
带着嗔心吃饭,增长嗔的力量;
带着痴心吃饭,增长痴的力量;
带着正念吃饭,则能成就正念的力量。
无论何人,…
339.别人错了,我为什么要生气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气愤、会瞋恨、会讨厌、会嫉妒等种种的情绪。面对现实,我们要反省自己、宽恕他人,即是“他非我不非”。否则,恨别人的结果就是伤害自己,就是没有智慧。
别人错了,我为什么要生气?那就说…
340.奉献的方式有很多种 但必须走出一个误区
现在的人一提奉献就怕。1993年我曾经遇见过。那时出去做佛事回来,要去另外一个地方,但不知道怎么走,就去问路。想问一个老人,还没走近,他就说:“你不要找我,我都没办法!”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他以为所有…
© 2018-2024 百佛殿佛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