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佛殿
/
佛教知识
/
列表
🌎
BaiFoDian
📁
佛教知识
📄
列表
161.
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庄严
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报是一个全方位的展开,这全方位展开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是阿弥陀佛的愿心,也就是实相法性的称性而起。因称性而起,它的内外是没有隔碍的,它是通体透亮的。 所以首先就讲西方净土的地下庄严…
162.
忍辱是委屈自己吗?忍辱的境界
我们看怎么去忍?佛教讲,力忍、生忍、缘忍、空忍、慈忍,忍辱的五重境界。当然随着你的福报跟智慧的增长,有不同的忍辱的方法。 第一种,生忍。什么叫生忍?就是完全强忍下来。自己力气又没别人大,权利又没有别…
163.
如何看待修行?修行就像手里的沙子
修行有时候很有意思,像手里拿一把沙子,抓得太紧不行,太松也不行。 我现在有一个观察点、一个切入点——修行有三个方面的事情,一是我们的知见,知见当中包括理想与情怀;二是每一个当下戒定慧乃至于道场的运作…
164.
舍识用根是什么意思?
识就是认识。我们的身体,内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外有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中间生起六个认识。内有眼根,外有色尘,眼睛看见色尘,眼根与色尘相对照,中间生起认识。 你认识青、黄、赤、白…
165.
无明是什么?人为什么有无明?
人的无明及欲望是怎样出来的? 无明即愚痴,没有智慧。无明是个什么东西?从哪里来?佛教说无明是从不明白来。有大学问家说:「佛教说宇宙万有从无明来,无明又从何来呢?佛教也说不出,所以我不能相信佛教。」 …
166.
念佛要对净土法门产生真正的信心
真正的佛法,就在像《阿弥陀经》一样最平实、讲种种事相的法上。老实念佛,表面上看,好像是在事相上念佛求生净土,但如果你有最了义、究竟的知见,这就是最高的圆教一佛乘修法。其实净土法门是最殊胜的,但是许多…
167.
出家人对父母的孝心
古往今来多少出家的人,他们对父母的那种孝,那是刻骨铭心哪。 唐代有一个子邻法师,由于他出家三年,他的母亲去世了,他回到家之后,就在自己的母亲的坟墓上痛哭啊,都出血呀。就到那个五岳庙,在那里诵经,一定…
168.
植物也是生命,难道不是杀生吗
当我向别人阐述为什么我们要吃素的时候,最常遇到的反问就是:假如吃动物会造成动物的痛苦,那么植物也是生命,吃植物难道不会给它们造成痛苦吗? 当然我不认为这么说的人是出于对植物的怜惜才会这么说,他只是希…
169.
地藏菩萨手里的如意宝珠有什么作用
【尔时。一切诸来大众。咸见如是种种云雨。亦闻如是诸法音声。随意所乐。各见其身种种香华。宝饰。衣服之所庄严。又各自见两手掌中。持如意珠。从是一一如意珠中。雨种种宝。复从一一如意中。放诸光明。因光明故。…
170.
每个人都有光,只是大小不一样
在诸佛派侍者问讯世尊的时候,佛的表现是什么?含笑。问的时候没有答复,就含笑;含笑当中放了这么多光明,光明就是说法,就是音声。 显示这些光明这是佛修来的,这些无量无量的光明就是佛的功德表现。不修,哪有…
171.
因缘所生法和非因缘所生法有什么区别?
因缘所生法其实就是有为法,非因缘所生法就是无为法。有为,就是我们刻意去造作的,那肯定就有因有缘也会有果。那无为法是不需要造作,它自然而然就会来临。 打个比喻讲:我们今天要启建一个法会,它需要发心的人…
172.
佛教跪拜礼正确方法
第一、站立姿势.轻轻合起双掌,手指并拢,手肘自然弯曲,置于胸前约呈四十五度。合双掌时,双眼下垂目光注视合掌的指尖,能够凝聚心神,排除妄念.站于蒲团之前,两足作八…
173.
谛听的意思是什么?谛听的含义
谛听,就是用心仔细的听。“谛听谛听,善思念之”,这是告诫当机者,对法要生起殷重心,专心听法,好好思惟。谛听能成就闻法之慧,从听而思,思惟其义,成就思法之慧,这叫谛听善思,不是我们意念纷飞。我们的思是…
174.
佛门中的称谓有哪些?
所谓“称谓”也是一种礼仪,也是身份的代表;在佛门里,称谓常代表着职务,也是修持的衡量,不但具有维系佛门纲常伦理的功用,从中更透露出无限的佛法妙谛。 一般人以为,出了家就是“和尚”,其实和尚者,要在六…
175.
佛弟子修善与非佛教徒修善有什么差别?
很多没有学佛的人,他也有善心,在从事一些慈善事业,做一些帮助社会、帮助他人的一些行为;我们学佛的人行菩萨道,看上去也是在做一些利他的事业,但是他们有本质的不同,因为菩萨带有智慧,所以,一个善人跟一个…
176.
信愿行的修行顺序是固定的吗?
我们修学佛法本来是有四个次第:信、解、行、证。看上去是四个次第,其实它也是一体的。讲到信、愿、行也是一样的道理。体是一体,但开出来的用把它分为三。你不能说它没有次第,你也不能说一定是这样的次第。 就…
177.
寺院「斋天」有何含义
斋天又名供天,是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师依《金光明经》编辑而成《金光明忏法》开始的。 现在寺院举行斋天因仪式之简繁,就有大斋天、小斋天之别,依“金光明经斋天科仪”者,行仪简易,俗称“小斋天”或“小供天”;…
178.
华严经是怎么来的?什么时候传入中国?
华严经是佛陀成道之后所讲的第一部经。 华严经卷由来:龙树菩萨悉心拣择龙宫经卷 华严经的由来,是龙树菩萨到龙宫中阅藏,发现原来在世间流通的经典非常有限,其中,尤以华严经最为殊胜,稀有难得。 龙宫典藏的…
179.
往生咒是谁传入中国的?为什么能消业?
在我们中国,往生咒是由龙树菩萨传过来的。这个咒并没有一个可供翻译的梵本,而是龙树菩萨对净土法门产生信心、发愿往生西方净土之后,在梦中所感得的。梦中感得的这个咒就…
180.
作明佛母
咕噜咕咧佛母又称为「作明佛母」,在汉译经典中则译为「酤罗菩萨」,为佛教密宗掌管权威的本尊,摄十方最殊胜本尊之一,具足大悲密空的大威力至尊,功德遍摄三界自在任运,…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找到约983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