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佛殿
/
佛教知识
/
列表
🌎
BaiFoDian
📁
佛教知识
📄
列表
181.
密宗的息增怀诛四法
密宗的四种法门:息、增、怀、诛四法,又称为四种护摩。 息法即息灾法,又称为寂灾法,指的是消除外在的灾难、阻障、烦恼及罪业等的修法。修息灾法,可以去除贪、嗔、烦恼,止息国家的灾难。本尊:释迦如来、千手…
182.
明心见性绝不等同于成佛
开悟并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开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断烦恼、证菩提的修行才是“事”。“理可顿悟,事须渐除”。所以称开悟的禅宗大德“成佛了”是错误的。开悟并没有成佛,明心见性之后还需要学习。如果不识文…
183.
业缘的真正意义
什么叫众生?众生是“揽众因而成,逐境而生”。众因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因,揽这五因而成的身体。逐境而生,由这种因缘境界而生出来的,就叫“众生”。 业,怎么会有业呢?这业或者是由言语上造出来的,或…
184.
为什么《地藏经》是学佛者必修的经典?
《地藏经》,我个人过去也学过,但理解很片面,把这部分经当成是祭度幽魂的一部经典,所以仅在盂兰盆会期间诵读它,后来通过学习一些大德的讲解,受到启发,才晓得这部经,可以说,对我们每个学佛的人关系都是非常…
185.
佛教四悉檀是什么意思?
佛成道后,受大梵天和帝释天的祈请,开启了佛陀49年弘法利生的生涯。《中阿含》第56品罗摩经记载,佛在前往鹿野苑度五比丘的途中,路遇裸形外道优婆,外道看佛相好庄严,极为清净,就问佛,“尊者,您如此梵行…
186.
佛弟子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精神 不容忽略
说到佛法,如来所说一大藏教,无非为拔济众生。而法门虽多,总不出戒定慧三学。即所谓由戒生定,因定发慧。所以欲求获得自利方便,亦须以戒为首要。 我们为佛弟子的人,应本着如来的大悲心肠,对于佛的净戒,处处…
187.
怎么理解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八个字,可以说非常的好,让所有的人对往生有希望。因为有这八个字,才显示出阿弥陀佛救度众生是彻彻底底、没有分别的,所有众生都要救度,没有一个遗漏。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有正反…
188.
怎么理解乃至十念、乃至一念
经典上是讲「乃至十念」、「乃至一念」,因为十念、一念的上面有「乃至」,所以它完整的是「乃至十念」、「乃至一念」。也就是说,阿弥陀佛所发的愿是所有众生都要救度,乃至你一生没有学佛,直到临终只有十念,乃…
189.
无表色是什么意思?色法之无表色
「表」就是表现出来,让人能够知道的意思。由身口造作表现而令人知道的,是五根所能取的对象,称为「表色」。换句话说,由内心发之于身口的行动就称为「表色」。反之,「无表」就是不能使人见闻觉知,五根所不能取…
190.
四摄法是什么意思?四摄法的内容
布施及爱语,利行与同事, 如是四摄事,普摄诸世间。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四摄,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为行菩萨道必修的功课,是权巧度众的方便法门。一个人发心修学菩萨道,应广行这四种方便法门…
191.
何为有净土,何为戏论
什么叫净土?这个话好说,但是净土可不是简单的。这是法界的一大缘起,这是来自阿弥陀佛无量劫的深切大愿和无央数劫的大行所成就的极乐净土以及六字洪名的大善巧方便!而这个也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证,现量亲…
192.
心法是什么意思?
心法有两种,一种叫心王法,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叫前六识,还有末那识,再加上就叫前七识,也叫七转识,因为都是转生出来的,不是本有的,最后加一个本有的第八识,阿赖那识,一共叫八大心…
193.
别让心掺杂了投生阿修罗道的因
阿修罗,又名非天,是喜妒善战的神祗,因为他们总是与天人战斗,常被视为恶神。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记载:身、口、意行微恶,起骄慢、我慢、增上慢、大慢、邪慢、慢慢,回向善根愿投生阿修罗道等,均会成…
194.
什么是安居与安心?怎样让内心安宁?
所谓安居,《资持记》说: 形心摄静曰安,要期在住曰居, 随时策励曰策,三业运善曰修。 它是僧团生活中的定期潜修,是精进道业的需要,也是防护物命、杜世讥谤的必要。所以结夏安居是佛法精神的表现,是佛法修…
195.
勇悍精进无懈怠的常精进菩萨
常精进菩萨,又名常应时菩萨,以修行精进波罗蜜为最胜,虽证至等觉菩萨圣果,因众生常有诸苦,发愿于无量劫中昼夜恒时济拔一切众生,精进至极,永无退堕。 据《法华曼荼罗…
196.
乾陀诃提菩萨和常精进菩萨
“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乾陀诃提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是“不休息”,不休息就是常精进,常精进也就是不休息。乾陀诃提和常精进这两位菩萨互相赛跑,他往前精进,他就不休息;一个是不休息,一个是常精进;一…
197.
龙树菩萨
龙树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佛教人物,因此关于他的传说也很多。据说,龙树是南印度人,他的母亲在一棵树下将他生下,他的老师姓龙,故取名龙树。 龙树天资聪慧,记忆力过人,听…
198.
五百罗汉:500 愿事众尊者
愿事众尊者,愿,据《止观》卷七下:“发愿者,誓也。如许人物,若不分券,物则不定,施众生善若不要心,或恐退悔,加之以誓。又无誓愿,如牛无御,不知所趣。愿来持行,将…
199.
五百罗汉:499 钵利罗尊者
钵利罗尊者,唐代印度高僧(671?-741),音译跋日罗菩提。为印度密教付法第五祖,中国密教初祖。译作金刚智。金刚智,指本坚固不坏之智体,能破除烦恼习气,犹如金…
200.
五百罗汉:498 注荼迦尊者
注荼迦尊者,住持轴山中,十六罗汉中之看门罗汉。《法住记》,将尊者列于十六罗汉之第十六位,西藏所传者,则列尊者于第十一位。 尊者本为舍卫城婆罗门之子,半讬迦(十六…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找到约983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