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佛教知识 / 列表
佛教网
🌎
BaiFoDian
📁
佛教知识
📄
列表
1.不净观颂
佛为贪欲众生说不净观,观之既久,贪欲即除,可以越爱河而超苦海。余闲居阅《大智度论》,因取意而为之颂,以此自警,并以警世云。 死想:有爱皆归尽,此身宁久长。替他空堕泪,谁解反思量?(先作此观,为下九想…
2.不是遗传,这是共业,就是自作自受
这个“无明”呢,就是微细的愚痴,微细的愚痴就是对于一切世间上的事情有所执着;这个圣人知道一切法是如幻如化的、都是虚妄不真实的,一切法的虚妄不真实,是圣人的智慧才能知道的,我们凡夫都是执着是真实的,连…
3.佛像为什么赤脚?
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不论是寺院庙宇里的雕塑,还是字画玉器上的造像,几乎所有佛菩萨都是赤脚。佛菩萨为什么都是“赤脚”呢? “佛不着履。有三因缘。一者使行者少欲。二者现足下轮。三者令人见之欢喜。” …
4.绕佛三匝的含义 你知道吗?
顶礼于塔,当愿众生,一切天人,无能见顶; 右绕于塔,当愿众生,所行无逆,成一切智; 绕塔三匝,当愿众生,勤求佛道,心无懈歇。 绕塔,也是佛弟子的修行法门。以佛像、佛塔或佛殿为中心旋绕,是表达礼敬诸佛…
5.先把六根收起来,感官是一个最低级的快乐
爱取的烦恼,它一定是两个之间的作用,一个能爱取,一个所爱取。色身是所爱取,那么是谁来爱取色身呢?谁来领受呢?就是我们的感受。 因为我们放纵自己的六根,这种感官的感受,才会无止尽的去攀缘色身。所以我们…
6.什么是三业
(名数)一身业,作于身者。二口业。说于口者。三意业,思于意者。此三业大乘唯识分别假实之二,身语二业有假实之二种,意业唯为实之一种。身业之假法,为取舍屈伸等身形之表色,摄于色处之中。语业之假法,为音声…
7.浴佛的意义
三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诞生在印度北部的兰毗尼园。传说佛陀降生时,园中百花齐放,天空出现九条龙,由龙口吐出香水为婴儿(佛陀)沐浴。据《佛本行集经。树下诞生品》记载:“生已,无人扶持,即行四方,面行七步…
8.云板的功用何在
《禅林象器笺·呗器门》中说云章曰:板形铸作云样,故曰云板……俗事考云:宋太祖以鼓多惊寝,遂易以铁磐,此更鼓之变也,或谓之钲,即今之云板也。板由青铜或常所制造,分为两面式与片面式,原则上为云形,上部有…
9.古代比丘都用什么生活器具
《梵网经》卷下说:“菩萨行头陀时及游方时,行来百里千里,此十八种物常随其身。”但有关这十八物各种经论中的说明都稍有不同,最通用的是以下18种。 齿木:即杨枝,清洁口腔之木片。 澡豆:指由大豆、小豆、…
10.偏空跟断灭见有何不同
断灭见叫邪见,就是他完全不相信世间上有因果,他不相信造善能够招感可乐的果报、也不相信造恶会招感痛苦的果报,他认生命是没有轨则的,各凭本事,这叫做邪见,叫断灭见。就是生命没有相续的力量,人只有今生,所…
11.你是灭色取空,还是离相清净
假观的智慧,第一个就是相状。因为如是相,你才能够产生习性的造作,最后产生自体,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所以诸位!尤其是净土宗,净土宗要小心,我们的确是要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但是你怎么样来…
12.念佛法门的专修与杂修
我们看蕅益大师的传记刚好是第十九愿的印证,你看蕅益大师的一生,他二十四岁就开悟了,宗乘教义两融通,所悟与佛无异同。他所悟的现前一念心性——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与诸佛没有差别。但是他说“惑业求断犹坯器…
13.佛教常用赞偈
1.晨钟偈 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 2.戒定真香 戒定真香 焚起冲天上 弟子虔诚 热在金炉上 顷刻纷纭 即遍满十方 昔日耶输 免难消灾障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14.吃饭,居然还要训练?
说到修行,我们往往想到特定的方式、特定的场所、特定的时段。但具足这些条件的专修,每天可能也就一两个小时。除此之外的时间在干什么? 如果不注意,就会被串习消费,被贪嗔痴占有。这就使得生命中真正用于修行…
15.烦恼即菩提
读《六祖坛经》,里边有句话叫做“烦恼即菩提”,我们可以理解“烦恼”这个词,对于“菩提”就有些模糊,一般翻译为智慧,在我们的头脑中,烦恼和智慧好像是对立的概念,但仔细想想,烦恼和快乐是对立的,愚迷和智…
16.浅说地藏经
导语 在我们中国汉传佛教的信仰文化中,四大菩萨的精神是我们佛教徒修学菩萨道的榜样。即:文殊菩萨的大智,观音菩萨的大悲,普贤菩萨的大行,地藏菩萨的大愿,可以代表大乘佛法的核心精神。 地藏菩萨在释迦如来…
17.详解佛教《四威仪》偈语
佛教《四威仪偈》是自古以来在佛门中广为游行的讲述行、住、坐、卧四种威仪的偈语。《四威仪偈》共有五首偈语,分别为《行威仪》《住威仪》《坐威仪》《卧威仪》和一首综述四威仪的偈语组成。 行威仪 《行威仪》…
18.佛教如何分析“乐”?
云何乐?谓离欲恶不善法者。已断身重性心重性。身不堪任性。心不堪任性。所得身滑性。心滑性。身软性。心软性。身堪任性。心堪任性。身离盖性。心离盖性。身轻安性。心轻安性。身无燋恼性。心无燋恼性。身调柔性。…
19.大乘法的二十种空
在大般若经五十一卷中,佛说大乘有二十种空,菩萨应该修学,分别是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
20.如何「看心观静」?
《楞伽经》云:「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一切万法的生起和还灭,都是因为「心生」、「心灭」而有。《佛遗教经》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只要我们把「心」安住一处,必能所作皆办,无功不克。…
[1]    2    3    4    5    下一页 找到约977条

© 2018-2024 百佛殿佛教网
🌎
佛教网
📃
佛教知识

藏经阁
📖
经典故事
😃
学佛释疑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