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责怪妄想,要用佛法来引导它
十法界是怎么分立的?大家的心都是清净本然,都是具足万法,为什么开显出十法界呢?因为迷悟的不同。
迷得最深的就是凡夫,他迷了“即空”。凡夫站在“有”的角度来面对人生,处处执着,所以他启动了六凡法界。我…
2.妄想本来是空的,清净本来是有的
我们经常忘掉我们心是清净的,所以一下子就被妄想牵着走。诸位!你看有些人一醒来,他电灯没有开,就很自然地闭着眼睛走入他的盥洗室去,因为他熟悉了,是吧?这个道他熟,所以他随手就能抓到他的牙膏,随手抓到他…
3.烦恼活动的时候,为何提佛号没有用
其实妄想、执着是长时间被我们忽略了。我们一般在修行强调调伏烦恼,灭除罪障。净罪集资——忏悔业障,集积资粮。但是烦恼跟罪业都是生灭法,《楞严经》说了,当处出生,随处灭尽。那么现在一个问题来了,为什么烦…
4.现代居士学佛多年,为何没得到佛法的利益
现代居士信仰的淡化,虽然学佛多年,却没得到佛法的利益,信仰慢慢淡化了,最后归咎佛法无益。
有几点弊端:一是对于佛法没有恭敬心,比如日常中对于佛像或经本,随处乱放,甚至有些还罢放在不净处,对于佛像经法…
5.制心一处,才能无事不办
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中有“花香”一篇,说到:庭院中百合花开,白天虽然也能闻到花香,但香味微淡。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香气才特别浓厚。这并不是我们的嗅觉白天迟钝、深夜敏锐,而是因为白天喧动、境界纷杂,…
6.出家人持金钱戒会障碍财布施吗
《解深密经》中,观音菩萨请问佛:“菩萨修行时,有几种所应学习的事?”佛为说六种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菩萨依此六事修行,能越度生死苦海,到达涅槃的彼岸。
其中第一个布施度,是六度的基…
8.修行要如何去修
太虚大师说得好:“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修行”这两个字,“修”,是如何修法?“行”又是如何的行法?修行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很不容易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习气,有的明显…
9.只能观善知识的功德,不要去观他的过失
我们现在来去亲近善知识僧呀,他也是有一些,怎么讲呢?比如说善知识的“五德”,我们可以这样去观察。他的德行里面占了这几样,比如说“证德”,证德就是说圣人僧,有可能是一地的菩萨或者大阿罗汉,甚至我们说开…
10.发财重要还是修学圣道重要呢
问:现代人生活忙碌,有时觉得想要修持佛法,心有余而力不足,请问您有何提议和建议?
答:这件事你自己先要决定,就是你是发财重要呢,是修学圣道重要?你自己秤一秤,用个磅秤来秤一秤,那件事重要,你先做这个…
11.我慢是修行的大障碍,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已
对于“慢”,凡夫总认为我们的生命体、五蕴身心中有一个“我”,是“我”来受用我的身心世界──我来造业、我来得果报。要是“我”没有资粮,比较不会起慢,问题是‘恃己所长’,当“我”累积了一点功德、造了一点…
12.称念三宝功德缘起
昔时,释迦佛出现于世,为父王及大众宣说观佛三昧法门。
佛相好庄严,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相金色,普放光明。
当时,在会有五百位释迦族人,因为过去业缘,所见佛身相为一暗灰羸瘦的婆罗门,未能见佛庄严身…
13.地球的寿命有多长?
地球的寿命有多长?佛教时间体系是如何解释的?你了解完以后,就会知道,佛教对地球的寿命的解释与现代科学惊人一致,在世为人,时间实在是太短了。
一.一天以内的时间可分:刹那,坦刹那,腊缚, 牟呼栗多,时…
14.寺院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
问:一般寺院都有设立放生池,在经典或传统上有什么根据吗?
答:设立放生池不一定要有根据,只要有慈悲心、有场所,就可以建一座放生池。过去智者大师那时候就已建设放生…
15.佛友间讨论佛法,说错了话是谤佛谤法谤僧吗?
佛友之间讨论佛法,偶尔说错了话不是有心诽谤,你自己也不要去上纲上线了。这个讨论佛法肯定各有不同的角度,各有不同的观点。但是讨论的时候,你知道是不正确的观点你不要到处宣传,也不要执著自己的不正确的观点…
16.怎样作为护法居士?
一、摆正自己的位置
护持三宝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要准确。
居士要把自己放在护持位上,恭恭敬敬的对待三宝,尽心尽力的做好该做的一切。
三宝给了我们成就的机会,给了我们因缘,是我们的福田。父母给了我们…
17.禅宗“三关”是说什么?
“三关”是禅宗的专有名词,说的是修行证悟的一种过程。禅修的目的就是要开悟,悟了以后,才能算是真正的修行。那么,开悟是要悟什么呢?就是要悟心,心即是道,悟了这一念心,就见到了自己的本心本性。
但是,开…
18.有两种念佛人最老实
念佛的生命,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讲,需要法义的学习作为养分。至于那些不需要法义学习,只要念佛就可以的人,除非他真的是这种根器。
能够不学习,也能老实念佛不改变的人,印光大师说,只有两种:“惟上智与下愚而…
19.带业往生是有条件的
这个事情是这样:我们在无量劫的生命的流转当中,经历过很多很多次生命的经验。有些经验是痛苦的经验,有些经验是快乐的经验。如果你经历的是一种痛苦的经验,对你临终不会构成障碍的,这个问题不大。
问题在哪里…
20.带业往生是带什么业
净土法门的特点就是带业往生。离开了这个本质特点,那么这个净土的特别法门也就跟通途的法门没有两样了。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都是业障深重的罪恶生死凡夫。即便我们有机会信仰三宝了,也持五戒乃至菩萨戒了,但是试…
© 2018-2024 百佛殿佛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