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一直以来被冠以很神秘的色彩。一提到修道之人,往往脑海里浮现的是“大罗金仙”、“元婴”、“金丹”等词汇,但这都是小说文学里的渲染,真正的道教、真正的修道之人,在神秘的面纱下,也有着平凡的一面。
道教,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本土宗教,几乎贯穿了中华的历史,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也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但是,为何这个古老的宗教却在佛教流传之后慢慢隐没了?
一、
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道教与佛教的理念不同。
道教与其他世界上著名的宗教有很大一点不同的便是:道教的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修的是今生。
“但修今生,不求来世”,“长生不死、得道成仙”,这是我了解、学习道教文化最振奋、也最自豪的一点,世界上,再没有哪个宗教敢有如此追求!
不论是“佛教”、“基督教”或是其他宗教,讲究的都是“修来世”,不得不说,“宣扬来世”确实是让多数人愿意信仰的一大原因,只要这辈子念佛积福,死后便能去向极乐世界,或是重新投个好胎,再世为人。
这一点让人有了“可退”之路,即使这一世没有修好,还有来生再修,所以让多数人能够接受,愿意接受。不但如此,对于历代统治者来说,这同样也是一件好事情,当多数人寄希望于来世时,自然便让今世有了可乘之机。
而道教在这一点上却显得“不近人情”,只有今生,绝无来世,这一点让修道之人断了后路,只有今生努力修行,追求这一世了悟、得道,而不能放松自己,等待下一世。
也是这一点,让很多人失去了修道的机会。
二、
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释义:真正上等根器的人,一旦听闻“道”,便身体力行,勤勉求之;中等根器的人,一旦听闻“道”,心中还是会存有疑惑,将信将疑;下等根器的人,一旦听闻“道”,则嗤之以鼻,大笑之。若是这些人不笑,也不足以是真道。
道教将人分为“上、中、下”这三种根器,想要在这一世便有所得道,便要有所取舍,所以真正道教的传承往往更为艰难,非有缘、非有根器、非有德行,都很难收入门下。
三、
东晋道教学者葛洪作为当时道教领袖,内擅丹道,外习医术,不仅对于道教学术的影响深远,而且学兼内外,在诸多领域颇有建树。他认为:“上士得道于三军,中士得道于都市,下士得道于山林。”
一个真正的上士,不但要内修道德于心,还要外修世情于身。不但要在心性、修为上有所成就,还要在必要时能够匡救天下,“勤职业,修心术”,这才是真正修道之人的准则,若是一心只知修道成仙,不理红尘世事,即便修有所成,也是虚的。长春真人丘处机,不但道术精深,还以74岁的高龄下山,远赴西域,为的便是劝说成吉思汗停止杀戮,爱护百姓。
“万里赴诏,一言止杀,悲天悯人”,便是其最好的写照。
由此种种,可见修道之难,非常人所能知,亦非常人所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