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心灵能量 / 列表 / 忍辱其实不是忍气吞声
佛教网

忍辱其实不是忍气吞声

2024年7月4日
  忍辱≠忍气吞声,很多人都搞不明白这一点
  “辱”的字面意义是受到侮辱,但从佛法的角度上来说,“一切不如意就是辱,受一切痛苦就是辱”。所以,忍辱的含义并不是“忍受侮辱”那么简单,通过了解“忍辱”的实际意义,才能真正修习“忍辱”这一法门。
  要谈忍辱,我们需要先明确“辱”来自哪里。最容易理解的“辱”,是来自其他有情的怨怼与伤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受到侮辱”。更进一步的“辱”,来自于我们当下所处的生命本身。我们所在的世界称为娑婆世界,这个世界并非是圆满的,而是有诸多烦恼,病苦、爱苦、离别苦……
  随着年岁渐长,我们对于“众生皆苦”的感悟会越深,因为烦恼和痛苦的确是无处不在的,又因为人的贪欲、憎恨、愚痴,使我们常囿于苦恼中难以解脱,所以才会说“娑婆世界的众生堪忍”,意思是我们所在世界的众生安于忍受诸苦恼而不肯出离。
  佛教修行者的最终目的是了生死,成佛果。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断烦恼。如果修行者对于外来逆境不能忍受,就必然产生烦恼,这就没有了生死、成佛果的希望。所以佛教提出“忍辱”,为的是帮助众生从诸多烦恼中寻得解脱之道。
  “忍辱”的根本含义是忍受各种侮辱恼害而不起嗔恨心,“不起嗔恨心”是忍辱与忍气吞声最根本的区别,前者是一种智慧,后者则是怯懦。“忍气吞声”更像是把遇到的糟心事打碎往肚子里咽,怨气在肚子里“咆哮”,不断折磨身心,只是不敢外露罢了。
  而懂得“忍辱”的生命犹如劲松,一切“不如意”如过眼云烟,在风雨中能保持坚挺、不减其志。修习“忍辱”,是通过不断觉察自我、磨炼自我,使自己面对一切不如意境时,能够保持内心平静、不起嗔恨之心。
  修“忍辱”,先觉察
  面对不如意带来的郁闷、愤怒、痛苦等负面情绪时,“自我觉察”是一个可以让我们快速冷静、恢复理智的方法。通过观察和思考自己的情绪、想法、行为,找到消极情绪的源头,我们就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事物,也能理解种种“不可爱境”并非空穴来风。
  缘起性空,不必执着
  万事万物都是因缘会聚而有,自性本空,不可得。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触摸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也必将随着因缘散尽而灭,它们本身并无恒常自性,只是因缘和合所产生的假相而已。
  看清这一点,我们的空性智慧才能显露,我们才能不执着于种种假象。生活中面临的一切“辱”,不过是虚妄之相,不必执着。更进一步,可以把“辱”视为逆增上缘的修行机缘,难忍能忍,专注于从佛法中汲取智慧,才能有所成就,从种种“不如意”中出离。
打赏
上一条 不要自己逼自己 下一条 为何不享受一天佛陀的日子
延伸阅读 为何不享受一天佛陀的日子 今天就算讲到死去活来,你仍然不悟!因为不悟的人,说无念,执着无念…正确对待情感问题 有句话说:“情不重,不生娑婆。”佛教里称世间的人为“有情众生”。 每位在…不懂就说不懂 对于一般人来说,“慢”就是“骄傲”。但是,佛经将它分析得比较细,例如“过慢”…赞佛偈 天上天下无如佛,十方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一切无有如佛者。 意思是:天上天…赞佛偈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用钱与藏钱 有一个人存了许多的黄金砖块,藏在家里的地底下,一藏就藏了三十多年。这三十年中,…赚到欢喜 三十年前,我在高雄县大树草创佛光山时期,有一位初中毕业的木工师傅萧顶顺先生帮忙我…

© 2018-2024 百佛殿佛教网
🌎
佛教网
💗
心灵能量
🔗
菜根谭
📆
一日禅
💡
智慧法语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