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一日禅 / 列表
佛教网
🌎
BaiFoDian
📁
一日禅
📄
列表
661.入定和睡觉有何不同?
入定时,心中明白,端然正坐,身不动不摇,头不低不偏。这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境界。睡觉时,什么也不知道,甚至鼾声如雷,姿势恰好相反。…
662.心像一块磁铁
你的心,像一块磁铁。当你心情愉快,对这个世界充满喜欢和善意时,一切美好的东西就自然地被你吸引。当你苦闷,忧愁,对这个世界充满失落和隔膜时,那么,一切烦恼和厄运也就自然而然地被你吸引过来了。把你的心转…
663.带着觉照
为了自由,我们舍弃了爱;为了自由,我们舍弃了事业;为了自由,我们舍弃了家庭……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我们什么都不需要舍弃,只要带着觉照,不要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本性就不会迷失。…
664.知苦才可灭苦
在这世上的一切众生,除了被苦所折磨外,没有别的了,只有苦在干扰心。学习法的目的是为了彻底摧毁这个苦。如果苦生起,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地认识它,不论我们多么努力,试图以意志力、财富和地位来控制它,都是不…
665.点亮心中的般若智慧
我们如果要净化社会,必须要先净化自己、净化心灵。净化心灵就是点亮般若智慧的心灯,我们心里的灯,最光明的就是般若智慧。智慧由心生起,有了般若智慧,就可以把红尘世界的真相看得清清楚楚,把人情看得清清楚楚…
666.从心改过的人 方是人中丈夫
从心改过,也是最难达到的改过境界。过错,千差万别,不同的人,所犯的过错也不同,但归根到底,总不出心性二字。一切过错,都是邪念,即是邪念,则必然从心而起。如果心念不动,邪念就不会起来,过错也就不会产生…
667.不要占便宜
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众生苦,非移自证于余者,示法性谛令解脱。这句话非常重要,希望大家最好背下来。我们总希望修行占便宜——碰到个神通广大的师父,他手一点,我们就开悟了;什么放一道光,身上的苦、病什…
668.万物有理 大道至简
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
669.学佛是大丈夫事
古人说:学佛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所能为。因为他的境界、气派、胸襟与众不同。这种不同的境界从那里来呢?从实相般若而来,是道体上所产生的,自然而来的。因此,真悟道的人,智慧开发是无穷尽的,佛学的名辞叫…
670.好情绪就是最好的养生
养生学理论认为,“愤怒伤肝,恐惧伤肾,好乐伤心,忧患伤肺。”即,容易发怒、容易发脾气或脾气不好的人,便是肝气不平和的现象。容易害怕,胆小怕事,便是肾气不平和。嗜好过分,特别如饮食、男女方面过分,可使…
671.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即使命中很好,也应当做不好想。我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眼前光景很好不代表以后很好,原因多半是因为人无远虑。一个家庭即使富贵至极,他终究挡不住只消福不种福。历史上富贵至极的无过于帝王之家,凡是…
672.行善即是菩萨
南怀瑾常说,中国宋明以后的理学家讲规规矩炬做人,是佛教的律宗;老庄道家是佛教的禅宗,讲解脱的。举这些例子,你说菩萨在哪里?不一定在庙子,不一定在宗教中,社会上很多人行的就是菩萨道。倒是穿上宗教外衣的…
673.做人不要太清高
凡是污秽的地方,往往多生物。《菜根谭》:“粪虫至秽,变为蝉而饮露于秋风;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采于夏日。”粪虫可谓是最脏的了,但可以生出蝉这种具有情操的昆虫,而腐烂的草也不干净,但却能生出带有点点亮光…
674.尊重工作 感恩社会
“一山更比一山高”,人之所以有烦恼,原因就在“不知足”,要怎样往上爬?要怎样才能出人头地?当你想到这些的时候,你的烦恼就产生了。面对一份工作,如果你能用另一个想法:“这份工作确实得来不易,它是社会上…
675.眼亮还需心明
人生大部分都在黑暗中摸索,有人眼睛雪亮,但心灵黑暗,有人虽然眼盲却心地明亮。心盲比眼盲更苦,这样的人生总在无明中,茫然不知前途,真的是苦难人生。人世间的确需要更多明眼人,建设好自己的心,打开自己的心…
676.打人不打脸
内敛是一种德行,炫耀是败德,败德则损福。从事上讲,内敛的人,受人尊敬,让人觉得有涵养;炫耀容易与人结怨,为人们所忌。所以,中国有“人不外露”的美德,没有“炫耀自夸”的学问。看到别人有过失了,有错误了…
677.两两相忘才是真
天堂固然好,但却有人偏要死也不厌地狱。极乐世界固然使人羡慕,心向往之,但却有人愿意永远沐浴在无边苦海中,以苦为乐。与其舍一而取一,早已背道而驰。不如两两相忘,不执著于真假、善恶、美丑,便可得其道妙而…
678.超越自我
修习善德可以改变心态。我们不再一味地只想着自己,要学会超越“我”和“我的”。只要心中经常记着他人的苦难,记着每一个人都有追寻快乐的愿望、和拥有觉悟的可能,我们的视野就会更具超越性,你将感到你拥有一颗…
679.成大器者必须心胸豁达
人经不起时间的磨炼,经不起挫折,要有所成就很难。做人处世,一切都要能承受得起。心胸豁达开朗的人,凡事看得高远,不会被眼前的得失所蒙蔽;心中狭隘的人,则处处与人比较、计较,徒增烦恼,往往不能成事,成不…
680.修行不可以求速成
汝欲光令汝圆觉妙心,廓然开悟,此心乃佛所证之心寂光真境,常得现前,此境乃佛所居之境莲池愿文虽有此语,切不可发痴,欲其即得。若欲即得,必定著魔发狂,佛也不能救矣。譬如小儿扶墙而走,尚难不跌倒。而欲飘行…
首页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下一页 找到约856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佛教网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