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佛教网
🌎
BaiFoDian
📁
学佛释疑
📄
列表
1421.念佛十念法如何理解?是念十口气,还是念十句?
弟子问: 关于念佛十念法,如何理解,有人说是念十口气,也有人说念十句?请法师开示! 达照法师答: 十念法,指的是念十口气,这是确定的。你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呼出去一口气到吸进来念完,…
1422.无漏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无漏?
无漏(anāsrava),即清净没有烦恼的意思,修行是从有漏修到无漏。无漏是把你的一切妄想执著与一切功德相都漏光了,到了无善,无恶,无喜,无烦恼可漏了,这时就是无漏。漏,是漏泄的意思,为烦恼的异名。…
1423.机缘是什么意思?佛教机缘解释
什么是机缘?机缘的意思 「机」是根机,「缘」是因缘,即众生信受佛法的根机和因缘。《金光明最胜王经·如来寿量品》:“佛世尊无有分别,随其器量,善应机缘,为彼说法,…
1424.成道是什么意思?成道的意思
成道,即领会佛道而得证正果。佛陀出家之前是净饭国王子,名悉达多,也像世间千万平常人一样,有着种种迷惑和烦恼,有着对生老病死的迷惘和恐惧。最终他选择了修行,以此探…
1425.听说,禅师们都是不读经典的?
一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人们对禅宗有个误区,认为禅师们都是不读经典的。 他们觉得:禅师们不是不立文字吗?那不就是不看经典,只参一个话头吗? 更有甚者,还举六祖大师…
1426.净宗十三祖都是谁?
释迦牟尼佛于娑婆世间八相成道,菩提树下开悟后,哀悯众生,随机施教,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度众生无数。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因个人因缘和根基不同,形成了诸多宗派。其中的…
1427.简而言之学佛:学释迦牟尼佛的“言传身教”
一、佛是谁? 这位佛是谁?“佛”是已经觉悟的人。 狭义上指我们娑婆世界的天人导师“释迦牟尼佛”,广义可以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根本老师,所以为什么经常会念或经常听别人念“南无本师释…
1428.梦参老和尚开示如何诵经
你若是读《普门品》,《普门品》是赞叹观世音菩萨功德,赞叹观世音菩萨说,你遇到什么灾难,只要一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能救苦救难。经文上是这样说,你要知道,念观世音菩萨要至心,不至心不会来。如果你会…
1429.如何理解“能行即是佛,何须念?”
经常有人说“能行即是佛,何须念?”做的好,不用念,可行吗?如何解行与念的关系? 刚才讲断灭空,就是有这个问题。“能行即是佛”,什么叫能行?行什么?一般我们行,从三皈、五戒、十善开始,然后持戒、出家人…
1430.成佛一定在娑婆世界,不可能在极乐世界吗?
问:有人说成佛一定是在娑婆世界,往生到西方后精进修持后还是要回到娑婆世界来,因为成佛一定在娑婆世界,极乐世界只是修学的地方,成佛不可能在极乐世界。 答:这个说法无经典依据,是不正确的观念。阿弥陀佛第…
1431.即身成佛什么意思?即身成佛解释
即身成佛,为密宗所说,也就是不用改变现在的肉体,就能够成为正知正觉的佛。是历劫成佛的另一种说法,正像禅宗所谓顿悟成佛之说类似。密宗主张三密相应,即身语意三密,就是手结印、口念咒、意作观想,靠三密加持…
1432.登地是什么意思?登地解释
菩萨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五十二个阶位,修行达到十地位就称为登地。初地为欢喜地,登地之后的菩萨就已经明心见性,从此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所以这些菩萨也称为法身大士。 《佛学常见…
1433.依止是什么意思?依止解释
依止,依赖止住,即依止有力有德者之外,而且永不舍离。也就是修行过程中依靠有品德、有修为的师长修行而不离开。一般的初学者,一定要有一位具德的真善知识,作为依止、亲近、就教的本师,等到一门深入而有了基础…
1434.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佛教术语,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包括: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
1435.佛教的二十四诸天菩萨
二十四诸天指的是佛教的护法诸神,又可称为“诸天鬼神”。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佛法之功。后增日神、月神、娑竭龙王及阎摩罗王,因日可破暗,月可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掌管幽冥,故加此四为二…
1436.修慧是什么?什么是修慧?
修慧,三慧之一。修习而成之正智曰修慧。于定散中属于定也。修慧是以修习禅定而生的智慧。一般人听闻经教之后,观念转变了,烦恼减轻了;进一步对经教的义理深入思惟,因此知见更加稳固,烦恼更加减轻;然后,如经…
1437.僧众是什么?佛教僧众解释
僧众,是指出家人的团体,是我们学佛路上的向导。僧为僧伽之略,多数之比丘和合为一团也,译曰众。僧众为梵汉双举之熟语。名义集七曰:“普集僧众。” 《楼房经》中说:“若对僧众供养一粒诃子、一勺饮食,未来生…
1438.念佛人要不要持戒呢?
菩萨求阿鞞跋致有二条路可以通入:一、圣道智慧门,持戒就是其中的一条解脱之道。持戒是个人的智慧德行,持戒与否亦凭清净信心。《梵网经菩萨戒》说: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二、易行念…
1439.佛力是什么意思?佛力解释
佛力,佛之力用,佛教徒认为佛法有救济众生的功力。佛具有二智,故亦称智力;以方便智能摄化众生,故亦称方便力;显示由佛果而起之力,故又称愿力。法华经方便品(大九·五下):‘佛力无所畏,解脱诸三昧,及佛诸…
1440.把钱都布施了,生活怎么办?
问:师父说过“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所以我不把金钱看得重,我赚的钱除了家用也会布施及参加法会,所以也没有积蓄。但我有两个小孩要养,如果这样继续下去都没有存钱,这样对吗?还是我应该不要布施,存钱以后给…
首页  上一页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下一页 找到约1788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