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佛教网
🌎
BaiFoDian
📁
学佛释疑
📄
列表
1101.怎样才是如理如法的发愿
发愿,就是树立学佛目标。每个人发心不同,所以,发愿内容也不尽相同。我们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可在每天临睡前,面向西方合掌发愿:“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如果…
1102.佛教里的三界是哪三界?三界二十八天是什么?
佛教里的三界是哪三界? 佛教所说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对于学佛之人来说,唯有出离三界,才算三业清净,烦恼诸垢皆已净尽。 三界中的欲界,共有六天,无论人类、畜生所居的四大洲,还是各层地狱(无间地…
1103.佛教里的“跑香”,是什么意思?
跑香也属于佛教禅修方式的一种,禅修包括行住坐卧,初学者一般都习惯于坐禅,喜欢静坐观心。但是坐的时间久了,难免会出现血脉不通、腿脚麻木等不良状况,这时候我们就要起身来活动一下,活动筋骨、提神醒脑,这种…
1104.为什么要受五戒?佛教五戒解释
戒是防非止恶的意思,防止过错,停止作恶,防非止恶叫做戒。非就是不符合道理,恶就是伤害社会或者他人,那么防非止恶就是不符合道理、会伤害社会人生的事情不能去做,这叫戒。 佛教最基础的戒律叫五戒,五戒就是…
1105.为什么十善业道有决定胜的一种作用呢?
为什么十善业道又有决定胜的一种作用呢?十善业道的最后一道,是远离愚痴。十善业道,一会我讲到十善业道,一共十条。其中最后一条是远离愚痴,它有这一条。所以说它是决定胜的基础。远离愚痴是什么意思?我们说的…
1106.一生绝不能做的两件事
一个人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不是昨天的辉煌,也不是明天的希望,而是现在。 永平寺里,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禅师在烈日下晒香菇,住持道元禅师看到以后,忍不住说:“长老,您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做这种…
1107.禅定不仅仅是一个宗派,还是修行的功夫
禅定是一种功夫,不仅仅是一个宗派。禅定是修行的功夫。我们念佛的人念到一定的程度照常产生禅定的作用。比方说念佛的人经过长期的熏修,你的心不被外境所转了,就等于说你通过念佛有了一定的禅定的功夫。 如果通…
1108.如何让善知识长久住世?
劝请善知识住世 我们要以身、口、意种种方便,常常劝请善知识住世。 善知识的范围很广,包括佛、大小乘圣者甚至凡夫善知识,我们都应该通过身顶礼、口赞叹、意恭敬,这样虔诚、至诚地去劝请他们长住世间。劝请的…
1109.我们为什么要拜药师忏?
为什么我们要拜《药师忏》呢?因为我们都犯了生死大病,所以要拜《药师忏》,来消除我们的生死大病,获得解脱安乐。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位维摩诘居士,他是证得不可思议解脱的圣者,示现在印度。当时他生了病,…
1110.不开悟不住山,不破参不闭关
天气冷了,古代的那些老修行,住在深山里边,可能比这还冷。古人说:不到开悟不住山,不破本参不闭关。像我们现在这个样子,到深山里边怎么能行呢?你就说你有那个道心,你这个身体他也吃不消。到山里面住,一定要…
1111.功德在什么时候会受到减少?
在学佛修行的过程中,如果自己稍有成就,或为他人、为众生做了一些事情,就贡高傲慢,觉得自己跟普通人不一样了,了不起了,不能有这种想法。 首先,我们很多学佛、修行人,都是凡夫,水平不相上下,都在六道中轮…
1112.什么是“七圣财”
学佛法的人得大便宜,很多人还不知道,你在学法,你的信、戒、惭、愧、闻、舍、慧,这七圣财不断地增长,一样念一句佛,行一个布施,供养一个灯,你的功德比人家就大得不晓得多少倍。 如果不学不修,普普通通、糊…
1113.人的“梦境”是如何形成的,看佛教是如何解释
说到做梦,估计很多人都会有体会。对于人的梦境来说,有科学家们的理论,当然也有中国道家的解释。但对于佛教对梦的理解,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本文就通过太虚大师开示内容,人的“梦境”是如何形成的,看佛教是如…
1114.佛教对地理风水的看法
佛教对于世间万象,都有深入的观察,了知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人理,物有物理,情有情理,心有心理,世间上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其各别的「理」,地理风水当然也有其「原理」。地理是依据地形和天体方位而产生对人…
1115.佛经的“劫”是指什么?
“劫”是梵文劫簸(kalpa)的音译,它在印度,并不是佛教创造的名词,乃是古印度用来计算时间单位的通称,可以算作长时间,也可以算作短时间,长可长到无尽长,短也可以短到一刹那。不过,通常所称的劫,是指…
1116.如来的寿命有多长?
如来的寿命有多长呢?大家是否都知道? 读过佛教史的亲们也许会回答说,释迦佛在世不是八十年吗? 是的,释迦牟尼佛示现在世间的时间的确是八十年,但是如来的寿命却远远…
1117.什么是空性的力量?
空性的力量透视一切现象的本质,会发现现象虽然存在, 但其本性却是空性、毫无自性的。 透过这样的分析观察, 将能渐渐开展本心睿智, 也能减低我们对于现象、境界的执着。 所谓的空性, 并不是否定或空无,…
1118.为什么要有信仰?生命的根本问题
人跟动物的差别就在于思考能力,思考是人的本质特点。今天我们来思考两个问题:一是人为什么要有信仰,二是生命的根本问题。 人为什么要有信仰? 什么是信仰?可以说是信心瞻仰之意。比如人们是不是对某种主张、…
1119.“寺”的由来,寺院是文化共享平台
寺院原本就是学校。那我们今天看到的寺,在我们传统的概念当中,实际上呢,它是属于官方最高级别的行政单位。早在周朝的时候,寺院这个寺,就是属于天子直管的最高行政机构。 那么当时,汉明帝派特使,迎请摄摩腾…
1120.浪费粮食、过度消费是很折损福报的!
我们一定要爱惜五谷粮食,不能浪费,浪费粮食就是暴殄天物,是最损福报的。 即便你是亿万富翁,也没有资格去浪费粮食。 对于这一点,我们国人尤其要注意。也许是好客,也许是为面子,有些人一请客就点很多很多菜…
首页  上一页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下一页 找到约1792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