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BaiFoDian
📁
学佛释疑
📄
列表
1001.
佛教中的“嗔”是什么意思?
嗔是怒、生气,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又作嗔怒、嗔恚等。 《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 《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
1002.
什么是“菩萨畏因 众生畏果”?
佛教讲因果,有一句话叫做:“菩萨畏因,众生畏果”。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菩萨因为明理成就大智慧,所以不造恶因也就无所谓感召恶果,众生刚好相反,要等到亲自遭受可怕的果报才生起恐怖。 菩萨深知因果…
1003.
身口意不背西方是什么意思?
我们一定要明确知道,我们念佛念的是阿弥陀佛,和方向严格来说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有些高僧大德说,我们身口意不背西方。听过没有?真正的修行人,修净土法门求往生的人,身口意时时刻刻不背西方,有高僧大德是这样…
1004.
拜忏的时候怎么用心?
有人问:“拜忏的时候应该怎么用心?” 拜忏的时候怎么用心?有两方面:第一个,就是从事相上进行观想。拜忏时,忏文唱到哪里,就相应地观想到哪里,如唱“炉香赞”的时候,你就按照赞文来观想,唱到祈请普贤王菩…
1005.
布施为什么能到彼岸?
福报要跟大家分享,福报就会更大,这叫布施。布施福报,提供福报给大家,这就叫布施。大家不要以为布施就是拿钱,这是狭义的布施,凡是好的给别人,都叫布施。所以有人不知道,多通知,给别人提供学法的机会,然后…
1006.
助念与自念的关系
生前自念者,临命终时,佛与菩萨自来迎接,故必生净土。身后请人念者,未可知也。经云,身后人为作功果,七分得一。生前自作者,得千百倍报。人何苦不于生前每日十声念佛,必待死而请人念乎? —— 王龙舒居士《…
1007.
说四众过是什么?为什么不能说四众过?
“说四众过”即宣说佛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的过失,这里的四众只是代表,佛门中还有七众,包括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学戒女)的过失我们都不能说。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未成佛前,是人都会…
1008.
佛教“泥牛入海”是什么意思?
泥牛入海,意思是泥塑的牛一入海中就化掉了。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 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八:“洞山(良介)又问:‘和尚见个什么道理便住此山?’师云:‘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1009.
什么是十斋日?在十斋日要注意什么?
问:何为十斋日,其意义为何? 答:斋日有的是六斋日,有的是十斋日,有的有四斋日。斋日按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所说,这个斋日有很多的恶鬼邪魔在这个日子兴风起浪,造作制造种种灾难。所以这个日子就得要持斋…
1010.
十斋和六斋有什么区别?
区别只是在于时间多少,十斋为每月十天受持斋戒,分别是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日。六斋则是每月六天受持斋戒,分别是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 …
1011.
佛教“恒河沙数”是什么意思?
恒河沙数,像恒河里的沙子那样无法计算。人们用该成语来形容数量很多。 出自《金刚经·无为福胜分第十一》:“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世界,以用布施。” 恒河,是印度的第一长河。《大智度论》卷七说:“问…
1012.
求药师佛什么得什么是助长欲望吗?和出离心矛盾吗?
问: 有很多人说,求药师佛,求什么得什么,这不是助长了人的欲望吗?和佛教的出离心是不是矛盾? 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首先药师佛是在满足大家生活跟生存保障的同时,生起修学之心,而不是增长欲望。我认为…
1013.
佛弟子是否应该求财?
来寺院烧香的人很多,由于发心不一样、目的不一样,学佛后的取舍也不一样。 有的人来到寺院就是为了求财,如事业顺利、财源广进、生意兴隆,诸如此类求财的事情很多。这些人学佛后,能发财的法都愿意修,能让自己…
1014.
佛教“唯我独尊”是什么意思?
唯我独尊,原为佛家语,称颂释迦牟尼最高贵、最伟大。现指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极端自高自大。 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天上天下,唯吾独尊。” 相传释迦牟尼是从母亲摩耶夫人的右胁出生的,堕…
1015.
学佛学得有点消沉了,该怎么办?
问: 我个人的学佛学得有点消沉了,总有一种错误的随缘,对好多事情都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答: 这不是随缘,其实是一种随俗。这是一种平庸心,不是一种平常心,这是有区别的。不要拿“随缘”这个词来包装…
1016.
佛教中生命诞生的方式有哪些?
金刚经曰:‘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 在佛法中,其实无论是哪一种生命发生的形态,都是平等而无…
1017.
供斋的功德意义
供斋是上供十方诸佛菩萨,下施六道群灵,你的福德功德上涨,而且供斋可以培植福德广结善缘。天下没有白吃的,你今天护持这个法会,你出了钱,所有的人都吃了你的。将来以后…
1018.
佛教中红黄两种颜色还有这样的意义?
佛教法会中经常会见红色、黄色两种牌位,它们是做什么用的呢?它们的对象和功能是什么?这两种有何区别呢? 这两种牌位分别是消灾、超荐两种牌位。佛教法会上消灾的对象是…
1019.
什么是五恶见?
五见又名五恶见,是障碍成就佛道的五种不正确的思想观念,即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何谓身见?就是执著五蕴假和合之身为实有。 何谓边见?是偏于一边的恶见。譬如有些人以为人死之后投胎仍是为…
1020.
自由是有时间空间的约束
人人都渴望自由,可是我们通常对自由认识不够全面。一般人认为的自由,是指身体活动和言论思想都不受约束,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其实这样的自由是欲望的指使,这是把扩张自我的行为观念当成…
首页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下一页
找到约1793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