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佛教网
🌎
BaiFoDian
📁
学佛释疑
📄
列表
1261.佛教说“六时吉祥”,是哪六时呢?
《吉祥经》云:“愿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六时恒吉祥,一切时中吉祥者,愿诸三宝哀摄受。”大家都知道“六时吉祥”的大概意思是,美好祝愿,时时刻刻都能够吉祥如意。“六时吉祥”具体指哪个“六时”,估计好多人都不…
1262.西方极乐世界还有成住坏空吗?
问: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建立的佛国净土,那它还是属于无常的外器世界吗?会有成住坏空吗? 答:极乐世界有了义和不了义的。了义的极乐世界是究竟的,是胜义谛的极乐世界,它是远离迁变的,不是无常的,没有成…
1263.佛菩萨每天都在干什么?
网友问:佛菩萨每天他们都在西方极乐世界都会做什么事呢?他们会不会觉得太枯燥、太厌烦了? 宏海法师:谢谢。在极乐世界,比如说佛菩萨,他的存在,从某种究竟意义上来讲,不是每天做什么事,而是什么都不干。这…
1264.关于佛堂的设置
有人说:“你们家里供了那么多佛,你压不住。”那我就反问了他一句,“你供上佛,是为了压住他吗?”“供的佛太大了,观音菩萨在你家不能供,你家受不了,你压不住。”这都是非常错误的说法,是不正确的认识。 接…
1265.什么是根基法?
根基法是什么?就是我们过去世跟佛法结缘的时候,修学过哪些法门?读诵过那些经典?我们积累了一定的善根福报和因缘。这一生当中,我们再碰到,过去我们修行过的那个法门,或是再读到过去世读诵过的经典,你会很快…
1266.佛教中的五道指什么?
弟子缘聚缘散问:师父,《大乘无量寿经》心得开明第三十四,这里记载:若曹当知十方人民,永劫以来,辗转五道,忧苦不绝。还有,浊世恶苦第三十五: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我的疑惑是:我们都知…
1267.朝山拜佛的意义
自古以来,“朝山拜佛”一直是维护信徒虔诚信仰的一种活动,也是一种修行,如中国的四大名山,每年都有信徒前去朝山,有的朝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有的朝五台山的文殊菩萨,有的朝峨嵋山的普贤菩萨,有的朝九华山的…
1268.佛陀与神灵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学佛的人都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始者,世人尊称为:佛陀。在历史上恰巧和至圣先师:孔子出现在同一时代,是一位觉悟自身同时又觉悟万法的圣者。 当他在人世间,亲历了人生中的生老病死苦后,内心产生了强烈的…
1269.在家居士如何订制自己的早晚课?
为何要将日课定于早晚二时? 我国古德将日课定于早晚二时,是很有根据的。《二课合解》的作者观月兴慈指出:朝暮不轨,犹良马无疆(《重订二课合解自序》),这是说信众在一早一晚,要以课诵作为自身的规范,否则…
1270.拜神跟拜佛到底有什么区别
我们中国是一个有拜神、拜祖先传统的一个民族,所以拜神变成我们传统的风俗习惯。你要是问他,拜神在拜什么?他不知道,父亲这样拜,母亲这样拜,祖父这样拜,祖母这样拜,…
1271.出家人为何「结夏安居」
安居又作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夏坐、结夏、九旬禁足、结制安居。 在印度,夏季的雨季长达三个月,佛陀乃订定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之期,在此期间,出家人禁止外出,聚居一处精进修行,称为安居。这是雨…
1272.佛教的「八吉祥」
相传世尊释迦牟尼佛降生之际,天人敬献「八吉祥」为供养;是故,此八物甚为尊贵殊胜,一直以来,受到佛弟子及信众之恭敬推崇,尤其在西藏,八吉祥用 途甚广,如佛殿、法座、法器、唐卡、建筑,随处可见以之作为装…
1273.布袋和尚的布袋里究竟装了什么?
精、神、魂、魄、意,分别藏于肾、心、肺、肝、脾。意如奔马,最难调驯。若能意定,则脾必健。意定,神则闲,精神内守,抱元守一,真气必充盈之。真 气充盈,邪安可干?但若想意定,谈何容易。功名利禄,声色犬马…
1274.出家人的三衣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三衣。即: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此三衣总称为支伐罗。由于三衣依规定须以坏色(浊色,即袈裟色)布料制成,故又称为袈裟。 依佛制,初期的出家者须过质…
1275.世界上最可怕的魔是“佛魔”
如今社会,许多人学佛却反而学的一身“佛气”。如南怀瑾先生所说,真正的大乘道是不用装成学道的样子的。且听听南老如何开示学佛之路。 就像我说许多学佛的人,一脸佛相,满口佛话。有同学讲电话,跟对方说要“供…
1276.极乐世界之美
在这个世界上 ,恐怕没有一个人不愿享受幸福安乐,也无有一人不想远离痛苦不幸。可是自从来到这个人世间,却屡遭怨憎恚、爱别离、求不得、以及病、老、死等大大小小各种各…
1277.如何在听法中避免过失,得到佛法的利益?
听法时我们要注意远离三种过失: 第一种,覆器过 打比喻来说,就像一个器皿扣着放,口朝下,即使在雨天,雨水也是装不进去的。闻法也一样,虽然人坐在闻法处,但却没有听闻到,因为心里不接受佛法。 第二种,垢…
1278.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诃”,就有这六种意思
“娑婆诃”:这是很要紧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个“娑婆诃”,每一个娑婆诃,都有六种意思;所以你记得,无论在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诃”,就有这六种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成就”。你念这个咒,一切所求、所…
1279.怎样把心送到极乐世界
问:请师父开示,先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净界法师答:当然,心是无形无相的,没办法送。它意思是说,我们要有一个目标。因为第六意识虽有很多好处,但是作为一个修行者,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它这个心识…
1280.学佛不要贪大贪多
将佛法与日常生活结合,来验证这个心,无非是训练心的一个方法,我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多,都是在说明“炼心”。 “炼心”应该在什么地方练习呢?就在生活当中!就在你面对一切的人、事!处理之后,你就会知道,你…
首页  上一页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下一页 找到约1788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