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佛殿
/
心灵能量
/
文章列表
🌎
BaiFoDian
📁
心灵能量
📄
列表
641.
打坐的方法 初学打坐的正确方法
打坐之初主要在于一个环境三个调理。 首先选择有利于入静的环境,如果在房间里打坐,室内光线明暗适度,空气通畅,温度也要适中。室外坐禅要选择幽静的地方,避免受到意外的惊挠。我们这里说的是煅练初级的打坐功…
642.
别让物质蒙蔽了心灵
人除了物质生活以外,还要重视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假使只知道纸醉金迷、花天酒地,无论拥有多少财富,心灵始终是贫穷的,将来还会堕落。如果起了贪心,就属于饿鬼道;起了慈悲心,乃至布施的心,就是菩萨、就是光明…
643.
懂感恩并知恩图报的人 才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优秀品质,是一种道德情操。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也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他来自对生活的爱和希望。一个懂得感恩并知恩图报的人,才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 感恩是一…
644.
如何判断自己是善业强,还是罪业强的方法
怎么知道你的内心的世界善业比较强,还是罪业比较强?有两个判断方法。 第一,你静坐观心,静下来,所有的事情都静下来,连喝水都不可以。如果你发觉静下来的时候,都不做事的时候,你的心躁动不安,就要小心啦!…
645.
你看到的,只是业力允许你看到的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不一定都是真的。 在《清净道论》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位长老和一位年轻比丘到村中去化缘,他们各获得了一碗热粥。当时长老因胃部生风很疼痛,因此他想:“这粥对我有益,我应该…
646.
努力让自己做一个慈悲的人
孔子的“有教无类”,是对受教者无别的一种爱心,也就是慈悲心。杜甫曾发愿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尽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有了千万间的华宇美屋,就可以让天下居无定所的人,有一个遮蔽风雨的地方,这也是一种慈悲心…
647.
六道一直都没有离开我们的心
轮回,其实是内心迷惑的显现,根源就在我们的心。换言之,在我们的凡夫心中具有六道众生的心理特质,当这些心理外化后,便呈现出流转轮回的种种状态。很多人不相信有六道存在,因为那是看不见的。其实,我们仔细观…
648.
在家居士如何看破放下
看破,有两个角度∶第一,观不净、苦、空∶你想想看,这个色身从小到大,大、小便不净;有这个色身就会生病、开刀,吃得不干净就会中毒,晚上睡不着苦闷,有色身就很苦;到最后送进火葬场火化,那就空了,什么都留…
649.
佛弟子宁舍身命也不能做的四事
在这个世间上,什么东西最宝贵?有人说:‘钱财最宝贵!’事实却不尽然。何以见得呢?一个人平常都是‘要钱、要钱’,如果有一天,他身怀钜款掉到水里去,他还是会喊:‘救命!救命!’他不会说:‘救我的钱!救我…
650.
出家人的“家”在哪里?
佛陀虽为印度的太子,可是他对世间的富贵,深生厌离,愿意舍离国荣帝位,出家修道。他也愿意令一切众生都知道───世间法皆是妄想。 这世界怎么成就的呢?就是由于众生的…
651.
人间好时节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慧开 这一首诗偈,是无门慧开禅师写的,对如何做人处世、安身立命做了一个很好的开示。「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春…
652.
悟是什么
追求开悟证果是一般人学佛的最高目标!“悟”是什么?悟了以后又是什么样的境界?悟的那一刻,整个迷妄的世界都粉碎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另一个世界,另一种风光;悟的时候,久远过去的事情会重新浮现在眼前;悟…
653.
苦行与修行,苦行不是用来自我折磨的
过去的古印度,许多苦行外道认为:“人的一生,注定要受很多苦。而这些苦是有定数的,只要提前把它受完,以后就不用受苦,就解脱了。” 有了这个思想以后,整天就想办法折磨自己,让自己躺在太阳底下暴晒,地上铺…
654.
即使我们修行很多年,还是会有烦恼习气!
不要认为你念了两天佛就烦恼了,我怎么还发火,如果念三天佛就不发火的话,我们世界是和平的没有战争,就没有争斗没有贪,七地末后的菩萨都有粗的烦恼习气。八、九、十,三地叫清净地,八地也叫不退转地,八、九、…
655.
好夫妻永远都在相互装傻、装瞎来护短
如果两个人都不愿意变傻,都精明,都什么事弄个究竟。搞个明白,那就准备分手吧。 “不要征服对方”这是夫妻最重要的问题!征服,是夫妻之间经常发生的事情,谈论谁是对的,追究谁是错的!讨论谁伤害了谁,谁过分…
656.
学佛虽看似简单 坚持下来却很难
有个道友,诵地藏经,心经,回向正在读高中的孩子考试顺利,但是成绩不佳,便怀疑佛法,怀疑地藏经。实际应该想想自己和孩子的业力有多少,此次考试失利,是孩子的业力还没有化解。是我们的修行功夫不够,业转不过…
657.
“人人都是佛”与“众生皆成佛”分别有何深意?
王阳明先生说“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是从佛学里来的,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心量与佛并无差别,为何众生不是佛?乃因众生有烦恼,烦恼去了,众生就是佛。也…
658.
心中有佛人自安
一、慈悲为本,为善心安 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有慈悲心的人,才能普度众生,才能成佛;佛说,自作善恶,自受其报。一念慈悲…
659.
你的嘴,就是你的风水
苏轼在杭州的时候,结识了高僧佛印。 有一天,两人在一起打坐。 苏轼偷眼一看,发现佛印坐姿不是那么端正,于是坐直身子,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啊?” 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又问:“你知道我看你…
660.
你笑它便笑,你哭它便哭,这就是生活
生活当中,该走的弯路不必要刻意回避,也不必要寻找什么省略的方法。该走的路就要走,该经的风雨,那也不必要脆弱、逃避或崩溃。人生就是一场路过,它需要一种内心的坚定和对生活的信念。 有人说不伤痛何以成人生…
首页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找到约867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