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星云大师:从勤奋中打发时间
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一生也有六七十年的岁月。在这一段漫长的人生里,如何去打发时间,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社会上的一般人,用吃、喝、玩、乐去打发时间,打牌、赌博,做无聊的事,来消磨岁月,这实在非常…
42.星云大师:拙处力行
“巧”与“拙”,一般人皆喜欢巧,不喜欢拙。
但是,巧言令色、巧诈虚伪、巧取豪夺、投机取巧,巧得心机太深,巧得花样太多,不但不能让人欣赏,反而令人感到可怕。所以,不是真正…
43.星云大师:有永远休息的时候
自从加入弘法利生的行列之后,近五十年来,到处行脚,不曾停止,尤以近几年来,周游五大洲,更是席不暇暖,有人关心,问我:“你为什么不休息呢?”我都如是回答:“将来有永远休息的时候。” &…
44.星云大师:懒惰之害
有一个寓言说:有一家人都很懒惰,每日的家事爸爸不做,就叫妈妈做;妈妈也懒惰不做,就叫儿女做;儿女也不肯做,就叫小狗做。小狗没有办法,只好用尾巴扫地,用身体抹桌椅,甚至用嘴衔水管来浇花草。&nb…
45.星云大师:自序:人生时空的圆
人生在世,归纳而言,就是与两种人相处,一是自己,一是他人。 自处处人,就像在 画圆,以自觉、自度为圆心,以慈悲、利他为半径,所画出来的一个人生时空的圆。
自处看似简单,…
46.星云大师:放开有多重要
问题:
除「放下」外,还有「放开」。佛门说,吃饭,要放开肚皮吃饭;唱念,要放开嗓子唱念。究竟「放开」有多重要,能不能为我们说一下?
星云大师:
「放开」是很重要的修行,人不但要能放开肚皮吃饭,…
47.星云大师:怎样转贪瞋痴为戒定慧?
佛教是智信的宗教,不但讲究慈悲,尤其重视般若智慧;唯有开发般若智慧,才能把「贪瞋痴」的烦恼转为「戒定慧」的功德。因此,平常我们讲学佛修行,主要的就是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也就是转「贪瞋…
48.星云大师:如何「看心观静」?
《楞伽经》云:「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一切万法的生起和还灭,都是因为「心生」、「心灭」而有。《佛遗教经》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只要我们把「心」安住一处,必能所作皆办,无功…
49.星云大师:佛陀放光是放什么光?
经典上经常提到佛陀「放光」,究竟佛陀放什么光呢?
我们就用《金刚经》里的一段话来说明佛陀放光。「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
50.星云大师:善知识要具备那些条件?
在《六祖坛经》里,六祖大师一再地教诫信徒、弟子要亲近善知识;善知识是指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导正道的人。
在佛门里,通常把师长们称为「善知识」。此外,同参道侣、护法善信,都是修学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善…
51.星云大师:迷悟之间差几许?
在《六祖坛经》中,惠能大师种种的说法、开导,主要的就是要我们觉悟,要我们去迷趋觉。
迷与悟之间究竟相差几许呢?其实,迷和悟只在一念之间;一念迷,就是凡夫,一念觉,就是佛祖,所以有谓「佛是已觉悟…
52.星云大师:出家做和尚有年龄的限制吗
戒律里面规定,一个人出家之后,二十岁前只能受沙弥戒,要想做沙弥者,需具备信心,还要经过师父同意、认可。年龄七十岁以上的出家人不能再受比丘戒,只能受沙弥戒。
沙弥依年龄的不同又有不同的称呼。一是…
53.星云大师:如何将佛法实践于日常生活中
一个人对于佛教产生了信仰以后,必须将佛法实践于日常生活中。有些佛教徒,虽然有信仰,但却不能实践,譬如:佛法教我们要慈悲,可是,有些人却仍然瞋恨、嫉妒充满内心;佛法教我们要布施,可是有些人仍然悭…
54.星云大师:人生如何才能展现举重若轻的本领呢?
举重若轻,这句话是指一个有能量的人,凡是经他承担的事,都能化繁就简、驾轻就熟地完成,丝毫不费力气,就叫“举重若轻”。例如,一个本领高强的厨师,请客时,十桌八桌的饭菜,对他而言,轻而易举,毫不困…
55.星云大师:欢喜对人生很重要吗,欢喜的意义是什么?
欢喜对我们的人生非常重要,中国的寺院都习惯在山门口供奉一尊弥勒菩萨。一进山门,第一眼见到的,就是笑口常开的弥勒菩萨。为什么?他要用欢喜来迎接你,用慈悲来摄受你。
你进了寺院,走到弥勒菩萨的背后…
56.星云大师:衣钵与传法的关系如何?
传法,是老师以一件袈裟、一个钵传给门人,表示把我的道、我的佛法传给了你。正如佛陀当初在灵山会上,手上拿了一朵花,在座的弟子们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唯有大迦叶尊者站起来,微微一笑。佛陀和大迦叶就藉…
57.星云大师:什么是观音行?去,去,去!
庐山的归宗智常禅师,湖北人,是马祖道一禅师的法嗣弟子。智常禅师的禅法,不崇尚理论造作的言语,而是能够活用日常生活中的禅机,因此活泼又不失启发性。
有一天,智常禅师对大众开示:「我今天要为各位说…
58.星云大师:施者的放下
很多时候,你会通过各种渠道,听来很多道理。对于这些道理,你会觉得自己已经理解了,其实不然。这只不过是一种产生于大脑的虚幻印象而已,这种印象,远远不如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来得深刻。
良宽禅…
59.星云大师:根不随尘,心不在境
面对俗世,很多禅修者觉得,自己已经空空如也,心无一物了。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空,真正的空不仅是心无一物,而是连心无一物的概念都没有。这之间的分野,就是高僧和得道高僧之间的差别。高僧心无一物,但…
© 2020-2024 百佛殿佛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