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师道 / 济群法师 / 文章
佛教网
📁师道 📁济群 📄文章
41.济群法师:无益苦行与少欲知足
印度早期的沙门多以乞食为生并崇尚苦行。他们认为欲望是令人不得解脱的根源,惟有以苦行进行对治,才能斩断欲望之根。他们选择的苦行多半时折磨色身或在烈日下暴晒,或在河水中浸泡,或像牛和狗那样生活,等…
42.济群法师:当下发生的因果
人有没有命运?又是由谁来决定这一切?其他宗教多认为,命运是由外在的主宰神或某种神秘力量决定。而佛教认为,命运就是生命发展的规律,决定这种规律的力量是在我们自身而非其他。换言之,命运体现了生命发…
43.济群法师:评估现有身份的价值
有幸感得人身,惟有善用它,才不辜负此生。否则,又要流转多久才有做人和修行的机会? 思惟暇满、义大、难得,是对我们现有的身份进行评估。 所谓暇满,即离八无暇、具十圆满。这一人身究竟蕴含着多少价值…
44.济群法师:对佛像发恭敬心 借助佛像来加持
很多人进入佛殿就感到安定,我们通过佛像激发起恭敬心,这种恭敬心又借助佛像来加持我们。 佛像,顾名思义,就是佛菩萨的造像,这是每个佛弟子都很熟悉的。 在寺院的殿堂…
45.济群法师:“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
善士问: 生活中,我们认为一个人有进取心是好事,而在佛教中,凡夫意义的“进取”却往往带着“执著”的色彩,请问“进取”和“执著”有什么区别? 济群法师答: 有些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担心一旦学佛会…
46.济群法师:内心的显现就是生命的状态
如果不清楚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就会在外界诱惑下不断产生需求,进而在内心形成依赖。 我们有什么需求,就会追求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生种种就是以需求为因,由此产生的追求结果。但这些因也是自己培…
47.济群法师:如何才能完善僧格?从勤修戒定慧上改善
人有人格,国有国格,僧人也应该有僧格。作为三宝之一的僧宝,每个僧人都代表了佛教在世间的形象。 社会上的人怎样了解佛教呢?是不是先到藏经楼去研究佛经呢?不是的,大…
48.济群法师:总是在生活中妄语,该怎么办?
身处商业社会,妄语确实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人似乎觉得,如果不打妄语生意就没法做。 但是自古以来,中国就非常讲究这个诚信。一个人如果真是诚信的、靠得住的人,事实上,对他在这个社会上做人也…
49.济群法师:六道一直都没有离开我们的心
轮回,其实是内心迷惑的显现,根源就在我们的心。换言之,在我们的凡夫心中具有六道众生的心理特质,当这些心理外化后,便呈现出流转轮回的种种状态。很多人不相信有六道存在,因为那是看不见的。其实,我们…
50.济群法师:向上一着,不是人人够得着
如来藏的见地,是大乘佛法的三大主流思想之一。在《涅盘经》《楞伽经》《楞严经》《圆觉经》等重要经典中,都阐述了这一观点,即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都有成佛的潜质。 禅宗就是根据这一思想所建立。其重要性…
51.济群法师:在网游里“杀生”算破戒吗?
这个打网络游戏,游戏里面当然就会牵扯到杀人,从这个事件本身来说,这个因为戒律它就像法律一样,法律是要讲它具备哪几个条件,他才能算犯戒。所以从戒律的角度来说说不上…
52.济群法师:什么可以代表我自己?
什么能够真正代表你自己?其实别人是没有办法给你答案的,如果别人给你的答案,其实它也是一种认识,这种认识对你来说,它只是具有参考的作用,没有实际的作用。所以我觉得…
53.济群法师:十、问答篇
修学菩提心的行人,应经常读诵《华严》。经中描述的菩萨境界可谓波澜壮阔,其精神、愿力和修行,无不令人倍觉震撼。依菩提心修行,是一种非常积极的修行方式,因为它要求我们主动塑造和佛菩萨相应的品质。这…
54.济群法师:九、结 语
菩提心的内容介绍到这里。这只是从整体上为大家简要介绍了发心纲领。其实,每部大乘经典都可作为菩提心的教材,可立足于菩提心进行诠释。无论是《华严经》、《金刚经》还是《大智度论》、《瑜珈师地论》,皆…
55.济群法师:八、菩提心的实践典范
论及菩提心的实践典范,首推诸佛菩萨。我们读诵《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无量寿经》、《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等大乘经典时,不应仅仅关注佛菩萨可以为我们做些什么,更应看到佛菩萨是如何成就的。他…
56.济群法师:七、菩提心的特征及实践
凡夫的心灵世界中,每种心行皆有各自的特征:贪心有贪心的特征、嗔心有嗔心的特征、慢心有慢心的特征。那么,菩提心的特征又是怎样的呢?《华严经》告诉我们:“发菩提心者,所谓发大悲心,普救一切众生故;…
57.济群法师:六、菩提心的发起因缘
如何才能发起菩提心呢?菩提心之根本为利他。但这个“他”,并非我们心目中特定的“他”,亦非我们喜爱的亲人朋友,而是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绝非易事。若是关起门来,在内心想象着利益一切众生,相对还…
58.济群法师:五、菩提心的种类
菩提心是成就佛道之心,是利益一切众生之心。佛果的无上菩提,正是菩提心的圆满成就。关于菩提心的种类差别,在大乘经论中有各种不同的说法。简要地说,可以归纳为两类: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1、愿菩提…
59.济群法师:四、菩提心的殊胜
我们已经了解到,学佛的正确发心是发菩提心。但在佛教界,不少人仅仅将发心作为口号,却不曾付诸行动。原因何在?我想,应该是对菩提心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就我个人而言,过去对菩提心的认识也很肤浅。虽…
60.济群法师:三、如何正确发心
佛法的三藏十二部典藉,都是围绕我们的心性展开,是在帮助我们解读心性。如果我们不了解自己的心灵,不了解心灵的种种误区,势必无法正确地发心。 佛教虽然也关心世界,但关心世界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找到约63条

© 2020-2024 百佛殿佛教网
🌎
佛教网
📝
师道
🔗
菩提心
🔗
皈依修学
🔗
正信佛教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