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经典故事 / 文章列表
佛教网
🌎
BaiFoDian
📁
经典故事
📄
列表
221.如何成为富翁?
很久以前,有个很穷的年轻人,从小就失去了父母,有一天,他到寺院里拜佛,他虔诚地跪在地上,向菩萨祈求:“菩萨啊,请您告诉我吧!我要怎么做,才能成为富翁?” 良久,他终于听到一个声音说:“如果你要成为富…
222.抉择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 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 我…
223.和尚吃肉吗?
一个来访者问:法师,我想问一个不太恭敬的问题? 师:请讲! 来访:您在公众场合是素食,您一个人在房间会不会吃肉呢? (师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倒问他:您是开车来的吗? 来访:是的。 师说:开车要系安…
224.燃灯古佛的成道因缘
久远劫以前,释迦佛陀是一位财富充足且明达经论教法的梵志。他喜好布施,护爱他众如护己身。国人敬其威德才学,皆尊他为师,随持梵行之弟子多达五百人次,且都具有儒士的美德。当时,有正等觉号啑如来,引导着三界…
225.开悟的障碍
有人问道长:“你是如何开悟的?” 道长回答:“是因为一只狗,我才开悟的。” 那人问:“狗是你开悟的导师?” 道长说:“有一天我看到一只狗站在水边快渴死了。每次它探头到水边想喝水,就吓一跳,因为水里有…
226.一见钟情,是源于前世的宿债,无需执着
一切都是为了“我”,不是为了爱。 恋人间的关系十分微妙,若只看今生,不了解前世,很多现象都难以解释。 按佛教的观点,你对某人一见倾心、情有独钟,这绝非是一种偶然,而是源于前世的宿债——对方要么是来讨…
227.恭敬一切众生
佛陀的时代,印度的波斯匿王,是位很虔诚的佛教徒,每次看到佛陀和诸大弟子都要磕头礼拜,大臣们看了颇有微词,经常劝谏他:“大王,您是一国的主宰,身份尊贵无比,为什么看到比丘就顶礼,难道大王的头那么低贱吗…
228.拿起的是道理 放下的是执念
赵州禅师是一位非常睿智的法王,人称“赵州古佛”。凡有所问,他经常不从正面回答,总会要学者从另外一个角度去体会。有一次,一位信徒前来拜访,因为没有准备礼品,所以非常歉意地说:“我空手而来!” 赵州禅师…
229.我自调心,关你何事
曾经有这么一位禅师,在悟道之前做了很多有罪过的事情,一直想弥补自己的罪过。于是,他悟得真谛后,不居住在寺院反而回到俗世的生活中,过着俗世的生活。只是,他每过不久就会回到他的寺院讲法弘道。就这样,他在…
230.人死真的如灯灭吗?
人死并非如灯灭。弘扬佛法,首先让别人相信因果轮回,而这种不信因果的邪见,不知道轮回的这种茫然,已然为社会主流的自然认知,所以要认识到我们现在是法的什么状态,什么时代。 东晋的时候,已经进入到这种时代…
231.快来向它学习怎样收摄六识
过去佛住世时,有一比丘来到邻近河边的僻静森林,独自一人于树下静坐,心中希求道业有所成就。 不过这位比丘,身虽处于僻静的林中,过着寂静的生活,外表看似无求,但心中总是蠢蠢欲动,当今日食用到好蔬果,饮用…
232.听阿难尊者告诉你什么是对你有利的欲望
有一次,尊者阿难住在拘睒弥城东南的瞿师罗园,有一位婆罗门来园里问他说:“阿难道友!你以什么目的,要跟在沙门瞿昙的门下修学呢?” “婆罗门!是为了断欲的缘故。” “阿难道友!断欲,有方法吗?” “婆罗…
233.知识不等于证悟 只有实证才可得到真正的法益
有两位出身高贵家庭的比丘是好朋友,其中之一精通三藏,娴熟于唱诵并弘扬经文。他教导众多比丘,而成为十八个比丘团体的指导老师。另一位比丘则在热切精进的修行之后,证得阿罗汉果,并且透过止观的禅修而证得卓越…
234.听鸡蛋和你讲话
马祖道一禅师为了参禅学道,一别故乡数十寒暑,再回乡时已经没有多少人认识他了,只有一位在河边洗衣服的老婆婆,她看到马祖从岸边经过,叫道:“你是马家的小二子吧?” 马祖为此感慨地作了一首诗:“为道莫还乡…
235.放光不是菩萨专利,你也可以
佛陀在世的僧团,一般叫做六和僧团。因为六和里头举行六和敬,这六和敬就是身和能够同住。口和就无诤,意和就同悦,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就是六和敬了以后,人们都能够非常的和合。一和合以后,因为教团…
236.以清净心布施,自得无量福
佛教里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但怎么样的行善啊?这实在是一个大学问。《金刚经》里有这么说:“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这样一个心来修,那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237.活在当下,该干嘛就干嘛!
今天的学佛人很奇怪,常有人这样问我:“师父,您知道我的前世是什么吗?”这种人很难应付,于是我有时会跟他们开玩笑,说:“我知道,你前世是猪。”他说:“难怪我这么笨…
238.阿那律尊者得“天眼”的由来
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阿那律尊者被尊为“天眼第一”。出家前的阿那律是释迦族的王子,由于过去生曾供养辟支佛,所以生生世世皆感得大富大贵的福报,衣食住行一切不虞匮乏。而善根深厚的王子,并不因此沉溺于五欲之…
239.两个足够充饥的“苹果”
一位行者到寺庙中拜谒在这里修行的禅师,希望禅师能够解开他心中的疑惑。 行者问道:“禅师,人的欲望是什么?” 禅师看了一眼行者,说道:“你先回去吧,明天中午的时候…
240.打湿自己的人生!
有一段时间,弟子感到活得很痛苦,甚是烦恼。师父把弟子带到一片空旷地带,问:“你抬头看看,看到了什么?”“天空。”弟子答。“天空够大吧,”师父说,“但我可以用一只手掌遮住整个天空。” 弟子无法相信。只…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找到约426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