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了凡四训 / 了凡四训作品思想
佛教网

了凡四训作品思想

2023年11月24日
  《了凡四训》 (别名:《命自我立》)是古代劝善书,是明代官员、思想家袁黄创作的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著作,书成于公元1602年。
  《了凡四训》 通过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部分来讲解如何改变命运。作者以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原本为教训自己的儿子,故取名《训子文》;其后为启迪世人,遂改今名。《了凡四训》蕴含着中国文化的深逐和智慧,包含了丰富的劝善思想,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修身的智慧,被誉为“东方第一励志奇书”。
  作品思想
  《了凡四训》叙述了袁了凡先生的人生经历,列举了大量实例说明了善有善报的道理,蕴含了丰富的劝善思想。 [5] “立命之学”是作者晚年所著的《立命篇》,作者以亲身经历来教导自己的儿子、启迪世人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改过之法”“积善之方”是作者早年所著的《祈嗣真诠》,论述改过的方法及将善行分门别类;“谦德之效”来自作者的《谦虚利》,告诚世人要谦虚谨慎,并举例论证“天道”的存在。《了凡四训》 融合了释、儒、道三家思想,主要阐述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讲述改过以“趋吉避凶”的方法,论证积德行善必有善报的理论,强调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修正己身、多做善事,就能收获福报。
  作者通过和云谷禅师谈话打破了原有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宿命论想法。云谷禅师认为命运是可以自己通过努力改变的,功名富贵也是可以通过自己不懈努力得到的。而如何改变命运,去追求那些原本自己没有的东西,就要做善事,多积德。一个人的福报和他的品行是一致的,这与佛教劝善思想的因果报应有着相同的道理。一个人做了好事就会得到上天眷顾,做了坏事就会被上天惩罚,有人富贵有人贫困是因为前世的德行不同,今生的福报也不同。在此基础上,作者更进一步认为善行与福报是可以转换的,可以在做善事的过程中记功求福报。作者自己许愿三千善事求得一子,一万以考取功名,都获得了成功。以现身说法的方式说明了这种量化关系的存在,更加能够劝导民众切实行动起来,更有说服力。德福一致是《了凡四训》中劝善思想的关键,这些世俗价值的激励能够更好地吸引民众向善,也符合中国传统社会民众的朴素价值观。
  作者认为一个人要想积德行善首先就要改过,改过是向善的先决条件。改过必须要持之以恒,作者以蘧伯玉为例,其在二十岁就明白了自己之前所犯的各种错误,在二十一岁又觉得之前改得不够彻底,又继续改正,直到五十岁时还能改正四十九岁的不足。改正错误就是要知耻而后勇,见贤思齐,向圣人们学习,要求自己道德进步,不要私下里做一些不义的事情。也要相信上天,要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做的任何事情都会被上天看到。还要有面对自己缺点和不足的勇气。人不能因循守旧,必须时刻振作,面对自己的过错要立刻行动。在如何改过上,作者提出了事、理、心三个层面:就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改正只是改正了过错的表面,真正改正就要从道理和心性上去改。在改正错误之前就要明白其中的道理,杀生之前要明白上天有好生之德,因别人的错误发怒之前要明白这是自寻烦恼。更深层次的要在内心下功夫,只要内心不起贪念,一心向善,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过错的发生。
  如果是利于别人,那么打骂别人也是做善事。做善事要探究做善事的道理,为了做善事而去做善事,很可能枉费苦心却损人不利己。作者对善从八个方面进行了辨析。在善的真假方面,利于别人、发自内心、不求回报的就是真善,为了某种私人目的、流于形式的就是伪善。在善的曲直方面,着一颗纯粹的济世、爱人、敬人之心的善就是直善;如果有一毫的媚世、愤世、玩世之心的善就是曲善。没有原则的好人会败坏道德。在善的阴阳方面,做了好事被人知道就是阳善,会享受世间赞誉,不被人知道就是阴德,会得到上天的回报。在善的是非和偏正方面,不仅要看当时的得失,也要看对后世以及他人的影响。在善的半满方面,善要日积月累,也要尽力而为,这样善才圆满。在善的大小方面,了凡推崇造福大众有利国家的大善。在善的难易方面,穷人做善事较富人要难,克服自己的难处去做善事,福报会更丰富。了凡先生认为人在做善事时要深入地思考,不能愚昧地只顾眼前,比起私德而更应考虑功德,其行善思想体现了中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美德。
打赏
上一条 袁了凡居士传 下一条 了凡四训 第一篇 立命之学
延伸阅读 »了凡四训 第四篇 谦德之效 第四篇 谦德之效 易曰:「天道亏盈而益…»了凡四训 第三篇 积善之方 第三篇 积善之方 易曰:「积善之家,必…

© 2018-2024 百佛殿佛教网
🌎
佛教网
🔖
寿康宝鉴
📣
了凡四训
🚬
吸烟危害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