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他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此时豺这类动物开始捕获猎物过冬;树叶都枯黄掉落;冬眠的动物也藏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状态中。
一侯
一候豺乃祭兽,“豺”指豺狼。霜降时,豺狼捕获猎物后,将猎物陈列在地上,然后吃掉。这就像人类用收获的新谷祭祀上天一样,豺狼这样的行为好像在感恩天地“赐予”了它们食物。继一月雨水獭祭鱼和七月处暑鹰乃祭鸟之后,豺狼也开始了一年里的黄金捕猎期,这时春夏繁殖出的鸟兽已经长成,猎物丰富,加上叶落草枯,便于捕猎,豺群捕杀的猎物多得吃不完。古人把动物大肆捕杀的行为作为狩猎季节开始的参考。《礼记·王制》记载:“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豺祭兽,然后田猎。”《汉书·货殖传》:“豺獭未祭,置网不布于野泽;鹰隼未击,矰弋不施于溪隧。”獭祭鱼之后,山林管理人员才能去捕鱼,豺祭兽后,才能打猎,鹰击鸟后,才能捕鸟。古人借由这些捕食者的行为来判断是否到了捕猎季节以及猎物是否充足,体现出朴素的生态保护意识。
二侯
霜降二候,草木开始枯黄败落,叶落归根。树木和种子将在严寒中等待来年春天的召唤,在雨水二候重新萌动。《礼记·王制》记载:“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礼记·月令》:“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草木黄落后,虞人便可进山砍树,伐薪烧炭,“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才能“不可胜用也”。
三候
霜降三候是动物、植物在为过冬做准备,北宋黄庭坚的物候诗说:“霜降水反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华晚,昆虫皆闭关。”木落、闭关是植物、蛰虫应对寒冬的方法。蛰虫在秋分二候用泥土坯户,封堵洞口,霜降三候开始冬眠,立春后开始蠕动僵硬的躯体,在惊蛰时,启户而出。《礼记·王制》载:“昆虫未蛰,不以火田。”“田”是打猎。蛰虫冬眠之前,打猎时不可以放火焚烧草木驱赶野兽,以免烧及蛰虫,影响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