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正信的佛教禅宗就是禅定吗
佛教网

禅宗就是禅定吗

专题《正信的佛教文 / 圣严法师 2018年6月20日
  不。禅宗和禅定是有分别的,因为,禅宗固然主张参禅习定,凡是禅定,却未必就是佛教的禅宗。

  禅宗一名,是在中国创立的,当佛陀的时代,并没有禅宗一名,而只有禅的工夫和禅的内容。佛教的解脱道的修持法,是以戒为起步,以定为重心,以慧为目的,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相互关连,相互助长,成一螺旋形的状态──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由慧起修──直向解脱之道上升。其中的定,就是禅定。

  事实上,中国的禅宗,乃是重于悟而不重于定的。同时,定的种类也有很多,有佛教的出世定,称为“灭尽(了烦恼的)定”,有外道凡夫乃至畜类的世间定,那就是通常所称的四禅八定。四禅八定,也是佛教出世定的过程,唯因外道修世间定是以生天为目的,佛教修世间定,是以进入出世间定为目的,所以外道称为世间禅,佛教则为根本净禅。

  在佛教的禅定中,也分有小乘禅与大乘禅,小乘禅是以解脱生死为目的,大乘禅是以艺术化的生活为目的,比如中国的禅宗,以为担柴挑水都是禅,契饭睡觉也是定,是重于精神的宁静不动,而不执著肉体的枯坐守寂。

  再说,禅与定,乃是梵语禅那(Dhyana)的音义合璧,是静虑的意思,故也可以翻译为定。不过,禅定两字,尚有区别,禅是色界的心境,所以色界称为四禅天,定是心统一境,在欲界也可有之,到了无色界的四无色定有之,出了三界的出世间定,仍然有之。所以,禅的范围小,定的范围大,禅也是定的一种。但是,也有将出世间定称为出世间上上禅,把低级的外道定称为野狐禅。(注十二)

  定的名称,在梵语中,除了三昧,尚有七名:三摩地、三摩钵底、三摩呬多、驮那演那、奢摩他、现法安乐、质多医迦阿羯罗多等等,正因为定境通于凡圣,致有印度人,认为男女性交,也叫三摩钵底──雌雄等至,因那时也有心意集中,淫乐遍身,类似定心的现象。至于那些说什么性命双修啦,身心双修啦,就是想从男女的淫乐中修定(见印顺法师成佛之道一四四页)。修定的意义,被附会混杂到如此的猥亵下流,也真可悲可怜!但是,这也告诉了我们,印度对于定的意义是看得非常广泛的,这与中国禅宗的本旨,何止相去天渊!

  因禅定未必就是禅宗,所以世界各宗教,凡是有神秘效验的,无非是从禅定的工夫而来,不论他们是用持咒也好、祈祷也好、礼拜也好、诵经也好,所得的结果,多是禅定的作用。

  所以,凡夫乃至畜类如狐,只要用著了心止一境的定功,便会产生或大或小的神秘效验──神通,但那并非是佛教的禅宗;佛教的禅宗,倒是反而不主张神通的。

  注十二:宗密禅师,禅源诸诠集都序曰:“故三乘学人,欲求圣道必须修禅,离此无门,离此无路,至于念佛求生净土,亦需修十六禅观,及念佛三昧,般舟三昧。”“禅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理而修者,是大乘禅。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
  谢谢你看完 圣严法师 的文字!
打赏
上一条 唯识就是唯心吗 下一条 甚么叫做顿与渐
延伸阅读 五种错误的闻法方式 持文不持义:如果仅仅为了词句的美妙动听而受持,却不观察甚深的意义,则如…女性修行应该注意什么 佛教经文上也说过“厌离女身”,佛子也知道摩登伽女害得阿难破戒的故事。…佛号就是四十八愿的浓缩版 因为四十八愿,太广大了。我们没办法,去缘四十八愿。所以善导大师说…一个初学者,避凶很重要 我们修行人要做两件事:第一个趋吉,第二个避凶。我认为趋吉这件事情不…燃身燃指供佛,不一定非烧不可 在好多大乘经典上,如《法华经》所说的舍身、燃身、燃臂、燃指,…不眷恋,也不逃避 佛法虽然谈到人生有种种苦,但这并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一定要远离世间,或消极…真正障碍往生是带有执着的妄想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唯识学主要是针…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