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经的真伪
从历史上考证的角度说,释迦牟尼涅槃后不久,他的弟子大迦叶就在王舍城召集500罗汉,结集佛经。但是没有留下文字。佛涅槃后100年,佛教徒又在毗舍离集会。这次集会主要是针对十事是否非法,订正戒律。所以,据学者们一般的意见,大概在第三次结集的时候,大规模地编纂大藏经才有可能,这时候正是佛教护法大王阿育王在位的期间。直到第四次集结,决定把一向口口相传的三藏经典第一次用巴利文字写在贝叶上保存。就是说,佛灭度后几百年,佛经是口口相传的。
一句话,十个人听就有十种不同的理解。
一句话,经过十个人口耳相传,最后一位听到的已经跟最先讲的偏离十万八千里。
我们还知道,任何名著,无论如何翻译,也很难翻译出原汁原味的意境。
所以,两千五百年过去了,没人知道,佛陀当年说了什么?没人知道哪部经是真,哪部经是伪。现在只知道巴利文的《大藏经》是佛教的唯一正统的经典。
二、佛经的价值
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佛经也是一样。
能够流传至今的,也都是经得起推敲的。
佛教的理论,从最初的四谛,十二因缘,八正道,发展到现在,理论经典浩如烟海。
虽然未必都是佛陀所说,却也是后世高僧大德们的理论成果。
后人的水平未必低于先人,但是说话的信服力,却远远低于已经逝去的圣人,所以,就算假佛之说,也有情可原。
佛学是方便法门,想让更多的人走进佛法的大门,必然要开辟很多新的道路。
佛学也是最具有包容性的,无论传播到哪里,都能和当地文化融合,无论多么先进的理论,也都能吸收为己所用。
三、佛经的判定
判断哪一部佛经该不该看,跟佛经的真伪没有关系,就算是真的,不能指导你解脱涅槃,看了也没用。
就像牛顿的三大定律,是真经,但是在微观物理学上,并不适用。
所以,判断的方法,就是看这个经里面,讲的内容,能否实修,实修以后能否实证,实证的境界,跟经文描述一不一样。或者,通过信解受持这部经,能不能清净内心,能不能断灭烦恼,能不能解脱涅槃?
只要能,就是好经,管他真伪呢?
四、佛经的选择
三藏十二部,里面两样话非常多,就是这部经说是白的,另一部就说是黑的。比如《佛说阿弥陀经》讲极乐国土,《地藏经》讲地狱。那我们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心经》、《金刚经》又讲空。是佛陀没睡醒吗?不是,是根据不同的人读不同的经,不同的病,吃不同的药。有些人跟他讲空,很容易让他看得过于空了,觉得活着都没意义了,得了精神病,抑郁症。有些人跟他讲天堂地狱,他觉得这是封建迷信。还有些人,跟他讲因果,结果每天担心自己遭到报应,连觉都睡不好。这都是没选对经文,没选对适合自己道路的后果,当然,造成这样后果,也跟某些不懂装懂的传法者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在选择经文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情况,不要因为看一部经,觉得不同意里面的观点,就觉得佛教都是瞎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