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心灵能量 / 列表 / 压住脾气的方法
佛教网

压住脾气的方法

文 / 净空法师 2018年8月11日
  还有个解释,「于无量世,可瞋之处,不生瞋心;乐施众生,随意所须,得七处满相」。这要学的什么?学不发脾气,学到没有瞋恚心,这是功夫,这是真的真功夫,真实功夫。为什么会没有瞋恚心?你首先要看破。人的七情五欲不是他的本性,是他的习性,习性是假的,本性是真的。本性是清净心,从来没有动摇过,就是惠能大师讲的,「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
  中国老祖宗所说的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那个善是什么意思?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五句话。善、本善,是一切众生本来有的,迷失了本性随顺习性,习性才有烦恼习气,习性不是真的,那又何必计较?计较错在哪里?错在我们自己,他没错。他是他的习气在发作,我怎么受他的影响?因他的习气,我发瞋恨心,错了。真正了解事实真相,就是诸法实相,一笑了之,一笑了之还是受感染,很轻微,不感染的时候一笑都没有,心没动!
  如何我们能真正做到一切境界现前不起心不动念,这是什么?这是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亦如是,不起心不动念,十住菩萨刚刚证得,习气比较浓,也许会笑一下,大概十行以上不动心,见如不见。见清清楚楚,那是什么?智慧,没有起心动念,那是定功,定慧等持,这是真实受用。这个本事我们要学,学起来是很困难,但是一定要学,决定有好处,学了才会有进步。
  最初学的时候会发脾气,发脾气马上就后悔,就知道我错了,这种反反复覆拉锯战,总得要搞好几年,心才真能定得下来。我自己是过来人我很清楚,我到七、八十的时候才真的不动,遇到这个境界不动心。七十岁之前不行还会动心,但是很快会回头知道错了,回头很快。到七十之后才完全明白,不再为外面境界所转,真的,经上所说的,不被外面境界转,就能转境界。
  对于所有一切恶念、恶言、恶行都产生怜悯心,不但没有瞋恚,怜悯心。他们还没有觉悟,他们还没有回头,这种意念、这种行为是三恶道,他们走的是三途,如果不能觉悟回头,这一堕三途麻烦可大了。三途进去很容易,出来很难,为什么?出来的时候,一定业障都消尽了才能出来,业障没有消尽出不来。
  就好像监狱一样,进去之后要判刑,随你的业障判刑,十年、二十年刑期满了,放你出来,三恶道就是这个道理。三恶道的刑期是谁判定的?自己,自己的业力,一定在那里消掉。善业也不例外,善业在哪里消?到人间、到天堂去消善业。自性清净心里头善恶都没有,统统要消掉,你才能超越六道轮回,这要记住,恶业超不了,善业也超不了,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不超越六道轮回,六道是长劫流转,时间太长了,你没办法计算,肯定在三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为什么?恶念多,善念少。我们自己想想,今天从早到晚我们多少个恶念?多少个善念?不成比例。凡是为自己的都是恶念,不为自己为众生的,是善念,为众生里头还夹杂自己名闻利养,还是恶念,你就知道善念多难!善心善念为众生不求任何果报、不求名闻利养,这叫真善,你就晓得是多难的一桩事情。
  所以瞋恚心不能生,无论遇到什么逆境学着不发脾气。难,压不住,有一个方法,念阿弥陀佛,这个方法好,念个十声阿弥陀佛再来处理事情,那个情绪就稳下去。阿弥陀佛真管用,你得会用才行,不会用不行。听到欢喜的事情也要念十句佛号,不欢喜的事情也要念十句佛号,动作缓慢一点,不要太快,太快容易出麻烦,愈缓慢愈好,操之过急常常出事情。后面还有一句,「以净食施得七处满相」,就是清净的食物布施给众生也得这个相。
  谢谢你看完 净空法师 的文字!
打赏
上一条 以般若智慧,护念自身心,不令妄起憎爱 下一条 要想事业发达,一定要修福
延伸阅读 要如何化解情绪呢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日常生活中,无论他人对我们是何种态…以忍来圆满人生 圆满人际关系的良方 “忍辱”,是良药,但是苦口。能忍的人,走到那,都是海阔…佛教的社会责任 由发心中去承担责任 经常对信徒们说要“发心”,但是很少要求他们承担起“责任…9记金刚棒喝,句句戳心、振聋发聩。 拜佛 “拜佛不是弯下身体,而是放下傲慢。”大家要记住!…为何不享受一天佛陀的日子 今天就算讲到死去活来,你仍然不悟!因为不悟的人,说无念,执着无念…忍辱其实不是忍气吞声 忍辱≠忍气吞声,很多人都搞不明白这一点 “辱”的字面意义是受到侮辱,…不要自己逼自己 有人问我:“师父,我看了很多有关积极人生观的书,希望能鼓励自己不断努力。可…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