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佛教知识 / 列表 / 《认识菩提心九、结 语
佛教网

九、结 语

专题《认识菩提心文 / 济群法师 2018年8月9日
  菩提心的内容介绍到这里。这只是从整体上为大家简要介绍了发心纲领。其实,每部大乘经典都可作为菩提心的教材,可立足于菩提心进行诠释。无论是《华严经》、《金刚经》还是《大智度论》、《瑜珈师地论》,皆有各自完整的发心方法,代表着不同的发心层次。
  我们有幸听闻佛法,找到解脱生死烦恼的方法,实为多生累劫的福报。无始以来,我法二执始终在伤害着我们。如果不能在修行上有所突破,同样的烦恼会尽未来际困扰我们,这正是学佛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与生命内在的改善相比,外在的一切都微不足道,多一些知识或是多一个文凭,有如梦幻泡影。即使像国王那样坐拥天下,也不过是几十年的荣华富贵,短暂而虚幻的。在无尽的生命洪流中,修行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只有沿着佛陀指示的解脱之路走下去,我们的才能找到光明,才能从生死大梦中醒来。
  发起菩提心,是对自我的巨大挑战,这也是发心过程中面临的巨大困难。但只要将菩提心发到位,一切烦恼便不在话下。因为烦恼无非是因我法二执而起,而菩提心正是摧毁二执的最佳利器。在佛法中,通常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对治不同的烦恼。但最高的修行法门,仅仅一招就将一切搞定,所谓以不变应万变。菩提心教法,正是这功力无可匹敌的一招。只要将此运用起来,所有问题皆可迎刃而解。
  我真切地期望,菩提心的这一殊胜教法能广为传播,使菩提心的种子遍洒中华大地。当然,仅仅有热情还不够,以菩提心教法打前阵的同时,还须以上乘的用心方法作深入引导。正如经中所言:“菩萨摩诃萨复有二种正行坚固菩提心。何等为二?一者正念菩提行,二者修行禅定断诸烦恼行。”般若和方便,一为母,一为父,两者缺一不可。成佛是悲和智的成就,具体而言,正是菩提心和空性见的成就。若是从这两方面入手,成就一批真正的修行人,汉传佛教的面貌必有全新改观。
  谢谢你看完 济群法师 的文字!
打赏
上一条 八、菩提心的实践典范 下一条 十、问答篇
延伸阅读 何谓「檀越」 人们游览寺院时,常会在一些石碑的碑文上,看到“檀越”二字。此外,菩萨戒子诵戒…何谓「普特切罗」 普特切罗,又名补特伽罗,是梵语 pudgala的音译,意为众生,即轮回转…常耕福田,才能福报多多 福报从哪里来?不是说你能力强就一定有福,因为福报也有它的前因后果。…四时坐禅 谓一日中定时行四次坐禅,即黄昏坐禅、后夜坐禅、早晨坐禅、晡时坐禅。 兹依《永平清…何为五时说法? 五时说法;是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后,根据不同根器的众生而进行的五次说法时期…细说佛造像三道“颈纹”咋回事,原来是有3个寓意 若我们注意观察佛菩萨的造像,常见造像大多身…不净观颂 佛为贪欲众生说不净观,观之既久,贪欲即除,可以越爱河而超苦海。余闲居阅《大智度论…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