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二字,本出道教经典《度人经》(全名《太上洞玄灵宝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中的《灵书中篇·东方八天》。《道藏》中各种度人经注本都有解释:
观者,观觉也。是天中帝君之讳,主长夜之録。
音者,八字之音也,能诵八字之音,则真人乘金轮以开冥,玉女扬华幡以披钮。
观,天帝讳。音,即歌音。谓每朝会,阿那先登直楼,鸣大法鼓,集诸天真,朝元始於虚无之境,开日月之户。元始命天帝观觉主长生録,领众真登苍台,歌洞章之音,开度天人。
其中所说的“观觉”是太黄皇曾天的天主,太黄皇曾天是东方八天之中的第一天,“属清微天,帝位元阳之黑。此天色黄,炁系西北方梵炁,帝讳观觉,主长生録。天中人寿九百万岁。”
度人经中的“观音”以及对其的注解,没有明确叙述此二字就是仙真的名号,但是却表明了“观音”二字在道教的特殊含义。并可以证明此与道教的观世音信仰必然有关。
在道教常用的一篇观音大士的宝诰里,最末对观音的称号是“碧落洞天帝主”。世俗以碧落作为天堂的代名词,所谓“碧落黄泉”,在道教中,碧落是东方天界的称呼,《度人经》第一句即言:“道言:昔於始青天中,碧落空歌大浮黎土,受元始度人无量上品。”其注云“天苍、炁青,则碧霞廓落,故云碧落。”碧落洞天,即是指的东方天界。宝诰之意,即是说观音大士是东方天界的帝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