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佛教规矩“四威仪”
佛教网

佛教规矩“四威仪”

2018年8月9日
佛教规矩“四威仪”
  四威仪出自菩萨善戒经,谓修道之人,心不放逸,若行若坐,常在调摄其心,成就道业。虽久于行坐,亦当忍其劳苦,非时不住,非时不卧。设或住卧之时,常存佛法正念,如理而住。于此四法,动合规矩,不失律仪,是为四威仪也。
  一、行如风
  “举止动步,心不外驰,无有轻躁,常在正念,以成三昧,如法而行也。”即行走时,眼睛要平视,不可左抛又瞄,不可脚跟拖拉出声,举止庄重而安然,心存正念,此即如法之行,具威仪之相。
  二、立如松
  “非时不住或住时,随所住处常念供养、赞叹经法,广为人说,思惟经义,如法而住也。”即站立时,应如松树般地安稳,不可轻率、扭斜或身体抖动,并于适当立时则立,立于适当的位置,并心存正念,如此之具威仪之相。
  三、坐如钟
  “跏趺晏坐,谛观实相,永绝缘虑,澄湛虚寂,端肃威仪,如法而坐也。”即坐时,应将精神统一、身心放松。由后观之,彷如大钟一般稳定。切不可坐姿前倾、后仰、左右倒斜。当心存正念而坐,观照自心,如此之坐,具威仪之相。
  四、卧如弓
  “非时不卧,为调摄身心,或暂时的卧,则右譌晏安,不忘正念,心无昏乱,如法而卧也。”
  欲了生死,先要循规蹈矩,如孔子之制礼作乐,亦无非教人规矩,与佛教威仪无异。执身即除习气,身得自申则心有依处,故古人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有执身次序的偈语曰:“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癹旋半展眸,威仪动静常如此,不枉空门做比丘。”
打赏
上一条 与地藏菩萨感应要靠信心 下一条 什么是佛放光明?
延伸阅读 五种错误的闻法方式 持文不持义:如果仅仅为了词句的美妙动听而受持,却不观察甚深的意义,则如…女性修行应该注意什么 佛教经文上也说过“厌离女身”,佛子也知道摩登伽女害得阿难破戒的故事。…佛号就是四十八愿的浓缩版 因为四十八愿,太广大了。我们没办法,去缘四十八愿。所以善导大师说…一个初学者,避凶很重要 我们修行人要做两件事:第一个趋吉,第二个避凶。我认为趋吉这件事情不…燃身燃指供佛,不一定非烧不可 在好多大乘经典上,如《法华经》所说的舍身、燃身、燃臂、燃指,…不眷恋,也不逃避 佛法虽然谈到人生有种种苦,但这并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一定要远离世间,或消极…真正障碍往生是带有执着的妄想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唯识学主要是针…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