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我慢是修行的大障碍,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已
佛教网

我慢是修行的大障碍,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已

文 / 净界法师 2024年7月8日
  对于“慢”,凡夫总认为我们的生命体、五蕴身心中有一个“我”,是“我”来受用我的身心世界──我来造业、我来得果报。要是“我”没有资粮,比较不会起慢,问题是‘恃己所长’,当“我”累积了一点功德、造了一点善业的时候,由善业感得庄严、财富、眷属,这个时候‘于他有情,高举为性’,就会以自我为中心,夹带这些功德把这个“我”给提高——啊呀,你们这些人,没有一个比得上我,心生高举。
  经论上说,舍利弗有一个在家弟子非常虔诚,社会地位很高,是一位很有名气的医生,有时候坐着大象,在路上遇到舍利弗托钵,也会马上从大象下来,在大众当中至诚向舍利弗顶礼。行医时间久了、老了之后死掉,就生到忉利天去。有一天舍利弗尊者打坐时想到:这个弟子到哪里去了?很久没见到。一入定观察,生到忉利天去了。舍利弗有神通就到忉利天去看他。这时候他是一个天王,有很多眷属围绕在身边,这些眷属唱歌、跳舞很快乐,徒弟看到师父来,是斜着眼睛看的,连正眼都不看一眼,也不站起来,舍利弗看了以后,只有默然离开。一般人喜欢生天,但是得到天的果报──正报庄严、依报庄严,心就高举了,看到他师父来,是用斜眼看的,这就是“慢”。
  就是我们以自我去创造一些善业,由善业感得可乐果报,这时候自然就会把“我”提高了。这样有什么过患呢?‘能障不慢,生苦为业’,会引生很多的苦恼,为什么?“我慢山高,法水不入。”因为“慢”就像一座尖峭的高山,对我们有帮助的劝谏法语,我们一概不能接受,就像那山上的水都流掉一样。我们是凡夫众生,身口意哪没有过患呢?别人劝谏你、你又听不下去,这个过患就会慢慢慢慢的累积,总有一天会因为这些罪业而受诸苦恼,生苦为业。
  好比我们的僧团,在大众当中,有些人身口出现小小的罪业,很多人会告诉他:“某某人这件事不要做、那件事也不要做…”有很多人帮助他观照身口意、帮他把恶法除掉。有些人恶法一出现,没有人敢讲他,他的恶法从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一直相续下去,到毕业为止、到老为止,三十年后看到他,还是过去的老样子,身口意的罪业,还在继续活动。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心生高举为性’,你不受劝谏,人家就不讲你了,是谁吃亏呢?是自己吃亏!因为我们得不到别人的劝谏、看不到自己的过失,这些过失在身口意相续的出现,会给我们带来苦恼,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已,使令我们在道业上很难进步,所以我们谦卑一点,古人说:“谦受益,满招损”,谦卑一点,才能受善知识的教化,同参道友会劝谏你、老师也会指导你,有很多镜子帮你看清自己,身口意有过失,很快就能够修正过来。所以这个“慢”是修行的一大障碍,这是慢心所。
  谢谢你看完 净界法师 的文字!
打赏
上一条 称念三宝功德缘起 下一条 发财重要还是修学圣道重要呢
延伸阅读 五种错误的闻法方式 持文不持义:如果仅仅为了词句的美妙动听而受持,却不观察甚深的意义,则如…女性修行应该注意什么 佛教经文上也说过“厌离女身”,佛子也知道摩登伽女害得阿难破戒的故事。…佛号就是四十八愿的浓缩版 因为四十八愿,太广大了。我们没办法,去缘四十八愿。所以善导大师说…一个初学者,避凶很重要 我们修行人要做两件事:第一个趋吉,第二个避凶。我认为趋吉这件事情不…燃身燃指供佛,不一定非烧不可 在好多大乘经典上,如《法华经》所说的舍身、燃身、燃臂、燃指,…不眷恋,也不逃避 佛法虽然谈到人生有种种苦,但这并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一定要远离世间,或消极…真正障碍往生是带有执着的妄想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唯识学主要是针…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