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愚人〔1〕,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2〕,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3〕,返为其患〔4〕。
譬彼外道〔5〕,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6〕,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饿,无益于道。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7〕,致令口爽,此亦复尔。
【校注】
〔1〕“昔”,《径山藏》本作“若”。
〔2〕“既得盐”,《径山藏》本无。
〔3〕口爽:指口舌受刺激而失味。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卷一○《如来性品》:“如人口爽,不知甜、苦、辛、醋、咸、淡六味差别。”
〔4〕“返”,《资福藏》、《碛砂藏》、《普宁藏》、《洪武南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径山藏》、《清藏》本作“反”。
〔5〕外道:梵tīrthaka,指佛教以外之道法。隋那连提耶舍译《大庄严法门经》卷下:“于他邪说,随顺忍受,是名外道。”明一如《大明三藏法数》卷一三:“谓其所执神我之见,多在理外,名为外道。”龙树造、后秦筏提摩多译《释摩诃衍论》卷九:“言外道者,九十六种诸大外道,九万三千眷属外道。”
〔6〕断食:梵anāśana,指一种不吃饭的苦行方法。僧伽斯那撰、三国吴支谦译《菩萨本缘经》卷下《龙品》:“开菩提道,自受八戒,清净持斋,经历多日。断食身羸,甚大饥渴,疲极眠睡。”
〔7〕“而”下,《径山藏》本有“美故而”。
【译文】
从前有一个十分愚笨的人,到别人家去作客,那家的主人招待他吃饭,他觉得菜的味道有些淡了。主人知道后,就为他又加了一点盐。加了盐之后,这个愚人觉得菜的味道变得十分美味可口,于是就自己想道:“这个菜之所以变得这么好吃,是因为加了盐的缘故。少加了那么一点盐,菜就变得这么好吃,更何况盐多呢?”愚人是没有智慧的,他于是就空口食盐。空口吃了盐以后,口干舌燥,反而感到十分痛苦。
这就好比非佛的外道,听说节制饮食可以得道,于是就不吃饭了。要么节食七天,要么节食十五天,白白地在那里忍受饥饿的痛苦,这种做法对于修道是没有好处的。如同譬喻中的愚人,以为盐本身是美味可口的,就空口食盐,弄得满嘴苦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