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证悟是什么境界?
佛教网

证悟是什么境界?

文 / 生如法师 2023年11月8日
  心经第一句话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照见五蕴皆空,这意思是说,证得具有般若智慧的如来藏的当下,心就空了。其中的关键字行字,是参禅参究般若义理的意思,深是一个是指禅定深,一个是指参究的智慧深,方向明。在深的前提条件下,六七识生起了大智慧,智照法界实相,证得了五蕴中的一切法界都是般若心如来藏所现起的,五蕴的实质都是空的,是假相幻化相。
  这样的话,内心深处就知道了没有真实的五蕴,那就没有了苦,一下子就度过了一切苦厄。所有的苦厄都是如来藏幻化出来的,是假相,不真实,这样照见五蕴皆空以后,就心空无为了,烦恼断除了。这就是大乘见道证得如来藏的功德受用,这就是意根见道,意根证得如来藏的三昧境界,定慧具足,定慧等持。所谓的照见就是顿悟的意思,没有中间琢磨分析思惟的慢慢理解的时间和功夫,知就知,不知就不知,没有犹豫和含糊。
  这样照见五蕴皆空以后,还用另外去转依如来藏才叫作证悟吗?根本不用了,这就是真实的毫不含糊的证悟和顿悟,不是那种渐渐解得的,通过分析推理所渐渐明了的解悟,这样就已经进入大乘门里,得到真实的功德受用了。如果是用意识推理琢磨猜测出一个如来藏,这种猜测推理没有任何功德受用,所以需要慢慢转依,然而意识再努力转依,意根没有证得,仍然不能转依成功,所以烂摊子事一大堆处理不了,烦恼仍然烦恼,无明仍然无明。
  就像以定为禅的那些人,修出了一念不生的禅定,以为这就是真心的无念境界,于是就认妄为真。可是出定以后,妄念又出现了,由于心里害怕真心消失,于是就不断的修定,尽量长期禅定,争取不出定,以保任定境,确保真心不失,美其名曰保任。然而定境终究会消失的,人终究要出定的,即使无量劫不出定,定境也不是真心自性。真悟了,还保任个什么?真证得真心了,还转依个什么?当下就是,当下心就空了,清净了,鲤鱼跳龙门,跳过龙门成为龙了,难道还害怕跳回去变成鲤鱼不成?除非根本没有跃过龙门,心里战战兢兢,患得患失,才需要保任和转依。
  谢谢你看完 生如法师 的文字!
打赏
上一条 寺院为犯煞星顺星是否如法?佛弟子能否顺星? 下一条 有信心便能安心
延伸阅读 五种错误的闻法方式 持文不持义:如果仅仅为了词句的美妙动听而受持,却不观察甚深的意义,则如…女性修行应该注意什么 佛教经文上也说过“厌离女身”,佛子也知道摩登伽女害得阿难破戒的故事。…佛号就是四十八愿的浓缩版 因为四十八愿,太广大了。我们没办法,去缘四十八愿。所以善导大师说…一个初学者,避凶很重要 我们修行人要做两件事:第一个趋吉,第二个避凶。我认为趋吉这件事情不…燃身燃指供佛,不一定非烧不可 在好多大乘经典上,如《法华经》所说的舍身、燃身、燃臂、燃指,…不眷恋,也不逃避 佛法虽然谈到人生有种种苦,但这并不代表修行佛法的人一定要远离世间,或消极…真正障碍往生是带有执着的妄想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唯识学主要是针…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