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和做研究不一样,研究要讲究理论严谨,要讲究证据,修行是一种生命体验,那他要去哪里给你找证据呢。所以禅宗才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要去体验,比如说《地藏经》很好,不是听我说很好,你就觉得很好。你要去体验它,你才能得到。你不去体验它,你只学我说怎么样就怎么样,那不过是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修行,只有去体验,才是真实的。佛也是赞同别人去体验。就像修行人,他为什么能坚持下去,不是听经听出来的。而是他真实的体验到了修行带来的生命法喜,他才能持续下去。所以建议大家去体验,去多念经,去多做义工,去奉献,你会发现修行的真实含义。
那《地藏经》也一样,你去念,慢慢的去体验。你会得到许多法喜。如果把《地藏经》看成是超度用的,是救地狱用的,或者《地藏经》只是基础用的。这也未免太小看《地藏经》了。也就是我们从来都是表面的来理解经而已。所以会轻慢她。但你真正明白了,《地藏经》广大深远,华严富贵,我们却很难发觉,这就比较可惜。
《地藏经》是一部成佛的经。在十二品中,佛就赞叹地藏菩萨,”不思议事,超圣因事,证不退事,毕竟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事。”最后虚空藏菩萨出来证明,二十八种功德利益中,最后一个“毕竟成佛”。
以前祖师大德就说了,“誓作地藏真子”。那地藏菩萨,他是怎么样修行的呢?他其实是修六度万行的。地藏菩萨做长者子时,遇到的是“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佛经中,他每个字都不是随便安立。这个长者子,看到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长得非常庄严,他就心生欢喜说,为什么能长得如此庄严。这尊如来就告诉他,你要长得如此庄严,首先要发愿度罪苦众生。
地藏菩萨的入道因缘,不是孝顺,是恋慕佛的庄严。《地藏经》是华严部分,属于大方广的。这里就告诉我们一个信息,要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如何修行?这两个问题。
修道的目的,是转化凡夫的业障烦恼身,为诸佛菩萨的福德庄严智慧身。凡夫烦恼很重,色身不够圆满。古人讲的,千劫修相好。相好,是指佛的庄严,佛的舌根清净,可以演说各种法音,而且九法界的众生,听了佛的法,都能纷纷获得利益。这也是佛的庄严相的一种。
你看佛菩萨,都特别圆满,特别的富贵。不仅色身富贵,而且一出场,都是天女散花一样庄严。这代表佛果地的圆满。那禅宗中讲,见性成佛,这个佛不是究竟佛。虽然见性了,但还没有圆满,所以要修,要修多久了。累劫时间,总之是很长时间。
那要如何成就最圆满的报身呢,就要学习狮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的方式。每一尊的名号,就可以看出他因地是怎么修行的。狮子奋迅代表智慧,具足万行,代表修福报。所以是福慧双修。这个可以给如何修福报一些启发。
福报要修的比较广博,千万不要只局限在一点。广义来讲,是菩萨六度万行。那我们狭义来说,就是布施。那布施,也不要只是局限在某一点。或者你认为放生最重要,你就只放生。那你就只是具足一行,而不是万行。那要怎么样?你看菩萨的宝冠,为什么会珠光宝气,就是他因地时修行,修了很多行。
以后我们相续的,给寺院建佛像,造佛像会让你色身庄严。也要造庙宇,造庙宇,下辈子就有房子住了,而且住的很舒服。不是每个人都有房子住的。那也会造钟鼓,造钟会让人声音很好听,别人听到他声音都很欢喜。那也会供养僧人,和僧人结缘,下辈子你要是出家了,你身边跟着都是僧人。没有出家呢,遇到问题,也会有师父帮你。那要给寺院送米,那以后去哪里都有的吃,不会受到饥饿的苦。也会供灯,以后眼睛就明亮。当然,种种的布施,都要培养。
在因地修行时,许多事情都要做。这样子缘分就很广大。而且呢,结缘的范围尽量广一些。上次去峨眉山,一比丘尼去几个女众道场,一直挂不上单。她就很认真的忏悔说:前辈子没有和这里结过缘,福报小,所以单也挂不上。
我走了许多道场,发现这个结善缘太重要了。尤其是去寺院,能吃上饭,和师父聊聊天,这个真不错。这些我觉得不是偶然的,这都是过去有种过善根吧。你看,菩萨百千万尊,就只有几尊和我们缘分很深,像观音地藏,文殊普贤弥勒等。因为这些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和人结过缘分。
古代的禅师,都特别喜欢去行脚。去走陌生的地方。你去行脚,路上会遇到许多问题,出家人身边没有带很多钱,他出门都要住在庙里。你要能住的进去,就代表自己过去有这个善缘,有这个福报。要是没有吃,也没有住,那只能忏悔自己没有福报了。因为你是修行人,不能抱怨,越抱怨只会越糟糕。那只好忏悔。所以,这时你会更体会到福报,还有善缘的重要。
第二个,你结的善缘要广一些。佛是名闻满十方。天上天下都知道佛,是因为他的善缘比较广。比如近代许多修行人,可能他的缘分,就是自己一方土地,一个村落那么多。那有的,是满中国大陆的善缘。像海涛法师。他的缘分就比较广大了。这也是累劫修来的。所以我们供僧,不仅要供给佛教名山,以后也要供养给全国许多大丛林,就是和他们结缘。
这个缘分,不是一天培养培养的。也许你讲法,讲的比海涛法师还好,但人们听的就比较少。那是因为他跟你有过去的缘分。他们过去结过善缘,所以见了就特别欢喜。缘分的力量,大过思维的力量。
缘分要结的广大一些。佛和凡夫的区别,就在于凡夫心量很小。心量越大,就容易接近佛。佛的心中装得下九法界的众生。我们凡夫心中,只有自己的家庭眷属。心量就无法打开了,那缘分也结不大。有的家庭,这辈子是眷属,下辈子一样是眷属,因为他缘分只有这么多。生死轮回就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