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道法自然 / 列表 / 道教三皈五戒
佛教网

道教三皈五戒

2023年7月20日
  三皈、五戒是道教戒律中的最基本的戒律,初入道者(出家或居士)必先遵依。凡初入太上正宗法门,不问道俗,必先遵依太上金科玉律、三洞戒文,表通都天纠察王天君,请析盟证,受三皈依戒。
  《三洞众戒文》云∶“三皈戒者,天地之枢纽,神仙之根柢,发行之初门,建心之元兆。道经师者,众常通也。抑恶举善,戒人天也。身神命者,生妙宝也。回元转化,根圣真也。归之于道经师,若赤子归母,众物依地,不可须臾失戒”。
  三皈依
  第一皈依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
  第二皈依三十六部尊经。得闻正法,故曰经宝。
  第三皈依玄中大法师。不落邪见,故曰师宝。

  《龙门心法》曰:
  三宝者,道经师也。道本虚空,无形无名,非经不可以明道。道在经中,幽深微妙,非师不能得其理。若不皈依三宝,必致轮回邪道,颠倒沉迷。此三皈依,乃昔之圣贤,度人入道,第一步上升之路,第一重入德之门。成仙成道,成圣成贤,莫不从此三皈依起首。
  王常月祖师在《龙门心法》中说:但需要参破皈依三宝之真意,需皈依心、身、意。持身端正,不染邪径、心养灵根、使淫奢为诚朴,去愁苦为欢喜,戒行精严。自然得闻无上至真,清静解脱之道也。
  五戒
  一者,不得杀生。

  按:《老君戒经》曰:一切众生,含气以上,翻飞蠕动之类,皆不得杀。蠕动之类无不乐生,自蚊蚁艇轴咸知避死也。(一切众生,皆不得杀,为仁)
  [em]二者,不得偷盗。[em]
  按:《老君成经》曰:一钱以上,有主无主,非己之物,皆不安取。在地地宣,在水水官,在人人主,如是则无无主之物,此言无主者,谓当时无志护也。(非己之物,皆不妄取,为义)
  三者:不得邪*。
  按:《老君戒》曰:戒淫者,非夫妇,若出家人不妻不娶,若男若女,皆不得犯。夫妻虽非犯戒,过亦为淫犯。(非夫妇者,皆不得犯,为礼)
  四者,不得荤酒。
  按:《老君戒经》曰:戒酒者,非身病,非法礼,皆不得饮。身病,清己身疾,应以酒也。法礼者,明非世俗撰会及鬼神之肺;若尊卑之利,真灵之飨,则不至于失之者也。(非病非法礼,皆不得饮,为智)
  五者,不得口是心非。
  按:《老君戒经》曰:戒妄语者,若不闻见,非心所了而向人说,皆为妄语,所说事与心相违也。复有结言、谁曲、反复、两舌。(非属实者,皆为妄语,为信)
  五戒在天为五纬,天道失戒则现灾异;在地为五岳,地道失戒则百谷不成;在数为五行,五数失戒则水火相薄,金木相伤;在治为五帝,五帝失戒则祚夭身亡;在人为五脏,五脏失戒则性发狂。
  道祖曰:“此五戒失一,则命不成。是故不杀者,乃至无有杀心。不盗者,乃至无有邪取。不淫者,乃至无有邪念。不酒者,乃至无有暴力。不妄语者,乃至无有泄漏。如是可谓成也”。又曰:“祗要信士,在家或出家,奉持五戒,尽身尽命,终不毁犯。又能日夜勤诵道德经,求取经中妙义,苦行精进,仁恕布施,舍身救物,便能成真、成道、成圣”。
  《太上老君戒经》:“是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善男子,善女人,愿乐善法,受持终身不犯,是为清信。”教民以五戒:存仁不杀,正义不盗,法礼不淫,明智不酒,德信不妄语。
  五戒是入道之初门,清心之良方;持身之本,护法之根,如能持此五戒,就能益算延龄,天神护佑,永脱五刑之苦,生生世世不失人身。
  五戒不仅能引导我们迈向解脱之道,而且能给家庭、社会、国家,带来安乐与和平。
打赏
上一条 王灵官 下一条 三霄娘娘
延伸阅读 民间阴阳宅地契 阴阳地契,又称冥契、幽契,即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土地契约(房产证)文书一样,让…期望众生都成善人 在《太上感应篇》中,开篇第一句为:“祸福无门,惟人自召,祖师一语道破了世…无为·无伪 万物生于道,而成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这正是《道德经》中所阐述的观点之一。我…天道承负 道教教化的目的在于净化人心,使人心神宁静,好善乐施,济世利人,从而为社会和人们的…返朴归真 道教学道修道,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自身的修行和修炼,使生命返复到始初的状态,道教称之…柔弱不争 柔弱不争是道教修养自我,处世生活的教义。太上老子从对自然界的观察思考和分析中,深…自然无为 道以自然为法则,以无为处世应物,成就了万物,也成就了自我。其义理可谓简易却又是那…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