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佛教知识 / 列表 / 佛门服饰海青
佛教网

佛门服饰海青

2021年1月14日
  海,表示广大。佛弟子的心量要像大海一样广阔,能包万物。
  青,表示内心清净,诸法不染。
  海青着身,就代表了佛弟子的形象,这些知识和规矩咱得懂。
  一、海青的诞生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华夏的衣冠是世界历史上最为悠久的服饰之一。僧人的日常服饰海青,在华夏大地应运而生。
由于气候、国情等种种因素,原本的三衣不再适用,三衣仅于礼佛、诵经或集会时,披搭于大袍之外,并依实际情况仅择一衣披搭,出现了传统“袈裟”搭配汉式“海青”的规制。
海青为我国佛门僧俗二众礼佛时所穿的衣服,本属于宽袍大袖的唐装,身腰、下摆、袖口都很宽阔,穿着自在。
  二、海青的独特
  海青其形,好似海鸟
海青,是我国僧团中最为主要的服装之一,它的款式通常腰圆袖阔,圆领方襟,采用交领右衽(斜襟)汉服型制。腰身、下摆、袖口比其他的衣裳要肥大许多,因此海青通常也称大袍。辞源有载“吴中称衣之广袖者为海青“。
李白诗歌有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广袖翩翩如海鸟,香十海鸟归来。所以僧衣有海青之名。
  海青颜色,以青黑色为主
在我国的僧团中,除了袈裟,海青算是最尊胜的僧服了。现今之海青颜色主要有两种:
一为黑色,乃一般缁素二众礼佛时所穿,已受戒者,可于海青外加搭袈裟,未受戒者,仅著海青,不得披搭袈裟;
一为黄色,为一寺之方丈、首座、法师等所穿,一般大众不得穿著。居士的海青以黑色、咖啡色为宜。
  海青中的佛教元素
海青,虽脱胎于汉服,但融入了许多佛教元素。海青的领子,是由三片布缝制而成的,这样的领子称之为三宝领。
在衣领的前面中段还缝有五十三行蓝色的线条,这叫做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与汉服的广袖不同在于,海青的袖口是缝合起来的。
  海青表法,接引众生
古代丛林将礼佛的衣服称为海青,其取意为,海,浩瀚如海,能容万物。青,取之于蓝而盛于蓝,鞭策修道者精进。
在佛教中,海青还有一定的表法意。广大的袖袍,是接引众生的意思;海青的海表示广大,穿起袍来,佛弟子的心量要像大海一样广阔,能包万物;青,表示内心清净,诸法不染,故名海青。
  三、海青着身,须注意
作为一种中国化的“礼服”,出家、在家二众均可穿着海青。
寺院在上殿、过堂时,比丘、沙弥、居士都能穿的就只有海青了,这样保证了队伍的庄严整齐。
一大队出家人、在家人排班走过回廊到斋堂去过堂,衣袂飘飘、庄严肃穆,如雁阵行空,是有很强的感染力的。如冰莲道人夏树芳辑《名公法喜志》卷三记载:
“程颢,字伯淳,洛阳人,神宗朝进士。以道学为己任,世称明道先生……一日过定林寺,偶见众僧入堂,周旋步武,威仪济济。一坐一起,并准清规。乃叹曰:三代礼乐,尽在是矣。”
现在有的寺院大褂外直接搭衣,不穿海青,未免减弱了教化之功。这原本是持律的比丘,三衣不离身,故而作务时穿海青不方便,就直接大褂外搭袈裟。
但是现在有的寺院的常住僧并不是三衣不离身,作务时并不穿袈裟,而上殿过堂却便宜行事,直接在大褂外搭袈裟,缺乏那种“雁行”、“翼如”的庄严。
目前各个寺院规矩不同,海青颜色各异,大家不免入乡随俗。穿着海青时,两手要放在胸前,或结弥陀印。不能放下手臂,致使衣袖落地,更不能大摇大摆,摇晃双臂,以保持恭敬心。
不过,海青只能礼佛、诵经和参加佛教活动时穿着,日常生活中不能穿,这是需要注意的。可以准备个布包或者专门的袋子,将不穿的海青收纳起来。
打赏
上一条 诵经的基本仪轨和顺序 下一条 佛像怎么拍才不会冒犯到佛菩萨?
延伸阅读 何谓「檀越」 人们游览寺院时,常会在一些石碑的碑文上,看到“檀越”二字。此外,菩萨戒子诵戒…何谓「普特切罗」 普特切罗,又名补特伽罗,是梵语 pudgala的音译,意为众生,即轮回转…常耕福田,才能福报多多 福报从哪里来?不是说你能力强就一定有福,因为福报也有它的前因后果。…四时坐禅 谓一日中定时行四次坐禅,即黄昏坐禅、后夜坐禅、早晨坐禅、晡时坐禅。 兹依《永平清…何为五时说法? 五时说法;是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后,根据不同根器的众生而进行的五次说法时期…细说佛造像三道“颈纹”咋回事,原来是有3个寓意 若我们注意观察佛菩萨的造像,常见造像大多身…不净观颂 佛为贪欲众生说不净观,观之既久,贪欲即除,可以越爱河而超苦海。余闲居阅《大智度论…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